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月4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月4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 立春意味着气温回暖,万物复苏,春耕生产拉开序幕。 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田间地头呈现出繁忙的景象。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农村已经明确,2022年将加大粮食生产力度,全年粮食产量将持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从春耕开始的粮食生产,如何奠定全年粮食产量的基础? 中国之声特别企划《虎虎生威开新局》,本期将发售《不误农时备春耕 稳住农业基本盘》。
在江西省瑞金市谢坊镇乐村村,挖沟、平田地等工作全面铺开,笔直的机耕道路、方形田地已经成型。 村民邓闻轩忙得不得了。 “以前这块田是用牛耕作的,现在可以机械操作,效率高,在水路灌溉方面也得到有效的改善。 ”。
为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出台了早稻集中育秧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硬核”政策。 利用春节拜年的契机,安排县专业技术骨干、乡(镇)相关技术人员走上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种植水稻。 同时通过粮食产业的带动,调动了粮农种粮的积极性。
在安远县孔田镇长富村种粮的大户赖红梅说:“奖励补充政策多,大家种植积极性高,而且现在机械化生产。 如果有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我们就能对粮食种植更有信心。”
保障粮食安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是重要一环。 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价格持续多年低位徘徊,是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农业农村部日前表示,今年将适当提高小麦、稻谷的最低购买价格。
农业和农村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今年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落实好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农民收益预期。 统筹实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扩大耕地轮作、粮食绿色高产行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政策覆盖面,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捕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 ”
2021年,粮食省河南省遭遇罕见洪涝灾害,全省粮食减产。 今年,粮食产量恢复困难。 因此,农户们冬天也没有空。
今年冬天,河南省鹤壁浚县谷物生产者的区位略有变化,往年的“冬闲”变成了“冬闲”。 晚播的麦子已经长得郁郁葱葱,充满了春天的希望。 麦田旁边,挖出来的排水沟已经成规模了。 周说,两天后,他继续建设高标准农田。 “洪水把设施全部破坏了,所以我们种了小麦后开始了重建。 在3、4月之前,应该不会影响正常的(麦田)管理。 现在小麦还能生长,感觉小麦丰收没问题,心里很踏实。 ”
受洪灾影响,2021年河南省共计760万亩农田设施被破坏。 根据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后重建实施方案,非高标准农田和类水毁高标准农田重建项目将在今年年底前实现主体工程建设全覆盖、工程设施发挥效益; 类恢复建设项目将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厅长宋虎振表示,2022年河南省将把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宋虎振说:“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今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756万亩,修复被水破坏的农田572万亩,使科技创新、组织创新、模式创新产能。 ”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粮食旱涝保收的重要措施。 农业和农村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就全国指出,今年将累计建设10亿亩高标准农田。 “我们要求各地加快编制本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农田建设规划体系,确保到2022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稳定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一万斤以上。 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75亿亩,稳定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万亿斤以上。 ”
按照农业农村布局,今年加强粮食产量的重点是“两稳两扩”,即稳粮稳玉、扩豆扩油。 在稳粮的基础上,稳水稻、小麦两大粮食作物,抓好南方双季稻,夏收小麦丰收。 在稳定玉米的基础上,提高玉米单产,加强生产能力。 在扩大大豆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玉米大豆轮作制度,引导东北地区扩大大豆种植,在西北、黄淮海等适宜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在油料扩张上,坚持刷卡帕、春油菜、花生、油葵、芝麻等多油。
农业和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强调:“粮食产量将持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夏粮全年粮食丰收。” 我们没有任何退路,要背水一战,以超常、超强的力量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