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气象部门提升科研能力揭开东北冷涡之谜

   2023-04-05 互联网艺莲园367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虽然坐落在东北,但能“搅动”江浙地区的天气,带来暴雨、暴雪、大风、降温、沙尘、强对流等影响的天气——,这就是东北的冷涡。4月,东北寒涡又进入活跃期。 自2021年8月印发《东北冷涡科研业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8年来,中国气象局党组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组织各地各级气象部门协作,优化测控网布局,提高预报预警能力和科研攻关能力,打造东北冷涡看业务:监测预报能力稳步提高“2022年第6号东北冷涡于4月2日形成,受其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出现雨雪、大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虽然坐落在东北,但能“搅动”江浙地区的天气,带来暴雨、暴雪、大风、降温、沙尘、强对流等影响的天气——,这就是东北的冷涡。

4月,东北寒涡又进入活跃期。 自2021年8月印发《东北冷涡科研业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8年来,中国气象局党组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组织各地各级气象部门协作,优化测控网布局,提高预报预警能力和科研攻关能力,打造东北冷涡

看业务:监测预报能力稳步提高

“2022年第6号东北冷涡于4月2日形成,受其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出现雨雪、大风、降温天气。 ”4月5日,随着中央气象台、沈阳中心气象台、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联合发布首期《东北冷涡监测预报公报》,东北冷涡正式编号,获得了台风般隆重的“待遇”。

这种“待遇”,对于东北寒流来说,——气象系统尺度巨大,影响广泛,伸展出的冷锋云系有时长达数千公里,引发的天气复杂多变。 掌握其动向,预测其影响,是与台风预测相媲美的复杂任务。 该公报包括东北冷空气涡的路径、强度、影响、实时天气监测信息,背后包括气象部门为提高监测、预报、预警工作能力所做的诸多努力。

作为预报预警“地盘”,测控网布局首先要根据东北冷涡监测的具体需求优化升级。 在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的指导下,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641个乡镇自动气象站进行升级改造,新建或升级了10多个新一代天气雷达,地面微波辐射计、固体降水观测器、闪电定位仪、视距障碍现象仪等“特殊基于这样的硬件基础,东北冷涡实时监测业务试点顺利推进,2021年监测到22次持续3天以上的东北冷涡活动。 从形成到影响消散,东北的冷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在越来越精密的监测基础上,东北冷涡极端天气预报预警能力的提升也在稳步推进。

分级降水预报在东北地区大城市布局落地,增加积雪深度和降水相态客观预报,提前60小时发布极端强对流天气预报,开展强风、冰雹和龙卷潜在预报……针对东北寒涡及其引发的高影响天气,气象部门在实践中探索,更加精准

去年11月4日,强大的寒流自北向南继续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这是去年东北寒涡影响最大、最广泛的天气过程,也是成功的预报预警范例。 早在11月2日,寒流将至的预报就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发布,在4日举行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气象专家就寒流影响时段、范围和气温下降等进行了详细解读。 在11月7日寒流影响最强烈的时段到来之际,充分的准备和迅速的行动,内蒙古通辽这座城市在20小时的大雪中,供暖和供电都有了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看科研:聚焦灾害机制开展攻关

边研究、边开发、边应用是气象部门提高东北冷涡科研业务能力坚持的原则。 在持续开展预报实践的同时,我们没有忘记,深入探索东北冷涡的影响机制、发展规律,提高预报技术能力是提高能力、提高质量的根本动力。

“在全球变暖的长期背景下,近10年东北亚6月气温在1979年以来最强的年代有变冷的趋势。 与此同时,东北的冷涡在1979年以来最强的年代有增强的趋势。 ”。 这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对东北冷涡特征及演化规律的最新研究结论。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天气系统自身特征也在不断演化,掌握其演化规律是进行预报预测的科学基础。

去年7月31日晚,河南鹤壁出现暴风雨,最大风力一度达到14级。 尽管距离“千里之外”,但此次极端天气是东北冷涡背景下中尺度气旋加强所致。 作为东北冷涡复杂影响的典型案例,其中复杂机制3354如何导致强降水、强对流,如何与其他天气系统“相互作用”,——需要长时间的攻关研究。

在这8个月中,气象部门制作了东北冷涡历史的一例多源数据集,收集了1961年以来的1895个天气的一例。 2020年东北冷涡年鉴出版,2021年年鉴完备,东北冷涡影响下的强对流过程一一整理、再现和总结。

在这些基础资料的支撑下,国家级科研工作部门与各有关省气象部门密切配合,对东北冷涡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新特点、与中高纬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气候影响、对中东部地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将东北冷涡的生命阶段划分为发展强化阶段、成熟阶段和减弱阶段,总结了各阶段的典型云图特征和相应的强天气特征。 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总结了东北冷涡强对流发生提供的环境条件和典型东北冷涡影响下强对流天气的分布特征国家气候中心初步研究了东北冷涡强弱年高纬环流的不同特征,为进一步揭示东北冷涡与上述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目前,东北寒涡开始活跃,东北地区也进入春耕春播关键期。 在这个重要节点上,气象部门为提高东北冷涡科研业务能力所付出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部分成效。 目前,我们可以开展东北地区一季度稻低温冷害精细化监测评估、日尺度省级玉米单产预报、大豆精细化栽培适宜区划和灾害风险预报。 东北冷涡农业生产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能力有效提高。

未来,随着气象部门研究的深入,预报能力的不断提高,东北冷涡及其影响预报终将由难转易,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潜力更加雄厚。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