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作者:刘慧
立春已过,春耕准备工作从南向北陆续展开。 做好春耕准备,对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 刚刚结束的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和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加强会议明确提出,加大农业生产支撑力度,用苗做好春季田间管理,保持年产粮食1.3万亿斤以上。 实现这一生产目标,必须全国团结一致,各地党政共担责任,全力打好打赢春季农业生产的硬仗,确保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赢得主动权。
我国粮食产量在2015年突破1.3万亿斤后,连续7年保持在这个水平。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入新阶段后,受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育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紧张、极端天气频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 今年要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粮食稳定增产,难度会更大。 原因二是,一是受去年秋播期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冬小麦主产区播种进度明显滞后于常年同期,特别是晋冀鲁豫陕5省麦播期普遍推迟,影响了夏粮生产。 其次,受粮价上涨影响,初春以来土地租金、农资价格上涨,使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要实现稳年粮食增产的目标,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挖掘粮食生产潜力。
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关键是解决好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环节。 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 要守住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好黑土地。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农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都要预留面积,确保产量。 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良种是稳定粮食增产的关键。 要深入实施农业振兴工作,培育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种粮效益低下,影响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种粮积极性,必须加强政策供给,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 另一方面,对农民要给予“补贴”,稳定种粮的农民补贴。 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在13个主产区全面推行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确保农民种粮合理收益,增强农民种粮信心。 另一方面,对地方政府要有“辅助意义”,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进产区合作。 在人多地少的国情粮食情况下,要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政策支持力度,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集聚资源要素发展粮食生产,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结构性短缺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短板和软肋。 确保粮食安全,不仅要确保产量,还必须确保多样性和质量。 要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粮食品种结构,稳定粮食和玉米,扩大豆、扩大油。 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扩大大豆和油料种植,应尽量避免粮油竞争。 稳定发展优质粳稻,大力发展强筋弱筋优质专用小麦,适当恢复春小麦播种面积,适当扩大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 推进谷豆轮作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充分开发发展荒地、盐碱地产油。
春耕时节,农时不等人。 春耕生产万无一失,目前冬小麦苗情偏弱,促弱转强任务繁重。 最重要的是为苗抓好春季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和极端天气防控,力争夏粮再获丰收。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的问题,有关部门要保障农资生产供应,稳定农资价格,保证春耕准备的顺利开展。 (刘慧) ) )。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