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国家如何保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大战

   2023-04-05 互联网艺莲园217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大豆几乎都是配角。 国民可能好几天不吃豆制品,但米、面等主食一天也不能少。 不过,小编发现,大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显眼,但却是国家严格监管的国库储备粮食之一,与其他主粮水平相当。为什么是廉价大豆,为什么德能与各种主粮平起平坐?其实这里牵扯到了本世纪初的大事件; 这是一个国家成功地从国际粮食业者手中保护了中国人的餐桌的故事。战争的起源:建国以来,中国传统大豆产区一直在东北地区。 大豆除了供食用外,还可以用来榨取食用油,制作动物饲料。 1994年以前,中国大豆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大豆几乎都是配角。 国民可能好几天不吃豆制品,但米、面等主食一天也不能少。 不过,小编发现,大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显眼,但却是国家严格监管的国库储备粮食之一,与其他主粮水平相当。

为什么是廉价大豆,为什么德能与各种主粮平起平坐?

其实这里牵扯到了本世纪初的大事件; 这是一个国家成功地从国际粮食业者手中保护了中国人的餐桌的故事。

战争的起源:

建国以来,中国传统大豆产区一直在东北地区。 大豆除了供食用外,还可以用来榨取食用油,制作动物饲料。 1994年以前,中国大豆基本自给自足,甚至有少量出口。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大豆自给自足的循环被人们大幅度提高的肉类食品需求打破了。 高涨的肉类需求推动了家畜产业的高速扩大,家畜饲料开始出现亏损。 更不用说大豆油占国民食用油的一半,一度全国大豆短缺。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晋升为大豆进口国。

到2011年,中国75%的大豆需要进口,同时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从几十年前的不足10kg/年上升到2011年的60kg/年,已经接近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远远超过亚洲其他国家。 ( 2011年韩国标准37公斤/年)。

大豆既然需要进口,进口到哪里?

承认四大国际粮商:美国ADM、美国邦奇、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莫比尔。

人们抽取各企业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将4家公司合称为“ABCD粮食商”。

在圈外人看来,四大粮食商的名气不大响,但圈内人却深知他们的可怕。 作为垄断世界粮食交易量70%的大型企业,“ABCD”简单掌握着世界粮食定价权。

既然中国有75%的大豆进口需求,四大粮食商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而且他们非常贪婪,不仅想控制中国的大豆原料,还通过“大豆战争”控制中国的大豆压榨市场,获取整个上下游供应链

战争开始的时候,是本世纪初。

首战败退:

2001年,四大粮食业者开始向世界传播言论。 中国对大豆的需求非常旺盛,呼吁各大粮食国家加大大豆种植,一时间世界大豆价格从415上涨到1064 (美分/蒲式耳,1蒲式耳- 27公斤)。

这时,国内农民看到豆价在上涨,以为赚钱的机会来了,于是大量增加了种子。 国内大豆加工企业更是受到“旺盛需求”四个字的刺激,争先投资增加生产线。

到了2004年,四大粮食企业又传来了世界“大豆歉收”的消息。 中国粮食企业担心今年海外的大豆会被抢购,马上组成代表团去美国期货市场高价买入,转基因大豆的价格暴涨了两倍。

为了在这里不懂的朋友,什么是期货?

传统的商业就是拿到钱再交货,叫做现货交易。 相反,期货是未来的交易。

我知道,农业在一定程度上是靠天吃饭的行业,谁也不知道今年是丰收还是歉收。

一个问题是农产品价格波动,买卖双方都有风险,所以期货交易应运而生。

举一个例子

一家食用油加工企业,年底需要购买大量的豆子,碰巧今年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到时候豆子价格肯定会暴涨。 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决定年初与粮食协商期货合同,也就是未来的订单。

计算一下成本吧

豆子价格为每吨1000元,企业按此价格向粮食业者订货。

假设今年的坏天气导致歉收,豆子的价格上涨到每吨1300元。 由于企业从年初开始签订期货合同,可以继续以每吨1000元的价格向粮食业者购买豆子,避免生产成本的增加。

假设下半年天气顺利,豆子产量大丰收,价格从1000元/吨跌到700元/吨,由于粮商提前与企业签订了期货合同,可以继续以1000元/吨的价格销售,成功避免了亏损。

2004年的中国粮食企业,基于以上逻辑去期货市场买豆子。

没想到会是成交日,世界大豆并不是歉收,反而是大丰收。 一时间,大豆价格从1060下跌到500,跌了一半多。 国内大豆价格也同样暴跌,很多豆农失去了血本。

更痛苦的,不正是一直以来高价购买大豆的加工企业吗? 运送大豆的船还在海上漂浮着,价格已经下跌了大半。 必须撕毁合同,即使支付赔偿金也不能接受。 否则,损失会更多。

在四大粮商意想不到的伏击行动中,国内许多粮食企业损失惨重,外资企业乘机廉价收购布局,中国食用油压榨行业彻底沦陷。 这次大豆战争,中国可以说是彻底输了。

保持阶段:

中国食用油压榨市场成功被外国资本控制后,外国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涨价!

从2006年开始,美国大豆从500多个上升到2008年8月的1654个。 原料价格的高涨直接提高生产企业的成本。 当时,国内大豆油价格最高涨,从5000/吨到15000/吨,畜禽饲料从2000元/吨上涨到4000/吨多,面向消费者的食用油和猪肉价格在2008年达到高峰。

2008年的中国,在国际资本随意涨价之前,没有一点还手之力。 因为2008年以前,中国的粮食储备以小麦、大米、玉米等主粮为主,大豆储备少得可怜,不买全国上下就吃不上肉。

当然,坐以待毙不是我国政府的做法,为了尽量减少大豆涨价对消费者的影响,2008年3月国家采取了行政干预方式结束。

一、限制企业食用油价格涨幅、规定油品涨价的,须报行政部门批准。

(二)安排中国粮食储存和中国粮食等国有企业的末路,采取食用油定点供应方式,避免投机商囤积。

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下,豆油价格从3月4日开始暴跌,仅半个月就从15000下跌到10000左右,让很多哄抬物价囤积的商家流血。

豆油生产基地在国内,国家可以行政干预,但大豆原料掌握在海外粮食商手中。 海外商人也毫不含糊,豆油炒不了。 畜禽饲料炒至4200/吨,养殖业者成本大幅上升直接推高了国内肉类价格。 我觉得经历过这个时期的人,印象非常深刻。

总的来说,第二次大豆涨价,中国和国际粮食商,进入了相持阶段,中国还有些败笔。

但是,世界上总是有事故。

没想到海外粮食业者在中国大肆敛财的时候,后方的基本盘,美国的金融市场爆发了。

战略反击:

金融危机是什么意思?

意味着全球资产将大幅下跌,其中大豆价格从7月初的高点到年底下跌一半,中国大豆农民再次面临血本无归。 这时,国家出手了,行政部门开始以比农民种植成本稍高的价格,大量返还国库。

先谈谈国内的栽培条件,就知道国家这一手的精巧之处。

还是以东北地区为例,同样大小的耕地,一亩主粮地的产量是一亩大豆地产量的三倍。 如果大豆实现自给自足,这意味着中国每年将出现1亿吨以上的粮食短缺,如果说这1亿吨以上的粮食全部依靠进口,中国的现状将比印度更悲惨。

就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而言,目前主要粮食和大豆还不能同时自给自足。

粮商角度:

作为世界上几乎所有掌握粮食交易的跨国公司,只要控制原材料和生产环节,即使中国人跑遍世界,最后也要乖乖回去买我的大豆。

国家角度:

既然从国际商人那里买粮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那么要做的,就是尽量降低价格,不要多花钱。

正如我说过的,农产品靠天吃饭,价格被欺负,国家一字囤积!

大豆价格下跌时,大量采购囤积国库。 当产品价格上涨时,放开国库抛售以稳定物价,国内粮食企业自然会舍弃国际粮食业者高价的豆子,向国库购买,成功逼迫国际粮食业者降价,之后继续进货以填补国库。

08年以后,中国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但也有传言称国内大豆价格将始终保持稳定,国内大豆储备粮将满足全国一年的消费量。 在这种情况下谁敢炒豆子,就等着爆胎。

另外,政府以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向农民收购粮食,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民生上都非常有价值。

第一,从自己手里买,比国际粮食商的东西便宜得多,减少财政支出。

第二,保证国内农民正常就业,钱毕竟在国内流通,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三,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不让别人牵着鼻子走,稳定社会运行。

第二战场:

在这里重要的是,06年~08年,中国和海外的资本除了在大豆领域发生了多次交战外,主要的粮食都要战斗得死去活来。 其中空方为中国政府,多为投机资本、国内采购、国内小投机商。 在维持两年的对战中,中国的空方大胜,很多人全面崩溃。

从2005年底开始,国际粮食价格开始上涨。 理由很简单,海外资本家擅长的领域,一直在散布“全球粮食短缺”的谣言。 根据当时的统计数据,世界上预计也将出现千人的粮食短缺,中国通过每人每天减少一口饭来节约这种粮食。 问题是恐慌,一旦做好就不容易擦掉。 于是,抢购粮食的大战开始了。

既然粮食不够,就涨价,有钱的人卖。 例如,如果市场上有100人,由于某种原因市场上只剩下99人的粮食,那就一起提高竞价吧。 饱的机会价格高的人会得到。 在市场热闹的前提下,粮食价格没有上限,直到最后都有人买不起而饿死,从而恢复了供求平衡。

05年12月-08年7月,国际小麦价格从300上涨到1330 (单位:蒲式耳/美分),上涨了3.4倍。 国际玉米价格从185上涨到758,上涨了3.2倍。 由于千万人的粮食短缺,不到世界人口的0.2%,粮食价格翻了几倍。 这就是集体恐慌的恐惧,没有人想饿着肚子。

当然,上述措辞都是用国际价格标注的,那么同期中国国内的粮食价格呢?

小麦从1400上涨到2000,涨幅为0.7倍; 玉米从1200上涨到1800,涨幅翻了0.7倍。 与海外食品价格的变动相比,可以说是“平稳的风”。

但在平静的海面下,中国政府与国内外资本对抗的暗流涌动。 早期的粮食商们也同样在国内煽动粮食短缺,借机抬高物价。 政府应该做的是,从被媒体批评管理落后、龋齿频发、跟不上时代的国家粮库,向市场出售堆积如山的食品。

中国刚开始扔粮食的时候很谨慎,一开始每半年扔一次,然后每周一扔,后期完全放开手脚,一两天扔一次。 当时,很多想囤积备用粮的人都是笨蛋。 又吃了就不是投机商了。 成为了真正的粮食业者。 愚蠢堪比炒面当房东。 这时,政府放出风声,说国库储存的粮食达一亿吨,足够全国人民吃一年。

没有人知道中国的储备粮到底有多少,但谁都相信如果继续吃中国政府出售的储备粮,迟早仓库会爆胎,很多人开始全面崩溃。 恰巧食品价格高涨和金融危机在08年7月重叠,世界所有大宗商品的价格全面暴跌,这样中国政府大获全胜。

问题:

为什么在这次新冠肺炎面前,欧美各国像纸老虎一样一戳就破,唯独中国表现出了坚强的信念?

答案:

一切都要归功于粮食的自给自足。

中国有一句老话。 手里有粮食,心里不慌不忙。 千万人的粮食短缺,如果让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三倍以上,中国的主要粮食也进口的话,恐怕不是三倍以上,而是十倍、二十倍以上。

中国现在的粮食政策很简单。

主要粮食基本上由国内农民解决,价格再高,只要你敢种植,政府就敢接受。 其他经济作物,作为04年亏损的政府,加强了大豆、大豆油、菜籽油、棉花、白糖等经济作物的储备,开始支持国企进入消费市场,发挥稳定的作用。 同时,中国保持国际粮食价格的稳定,让外国农民种植中国需要的农产品,不让他们觉得没有钱,减少种植。 到时候,国际粮食业者又可以煽动“全球粮食短缺”。

08年的粮食战争,从现在来看可能会觉得非常远。 但是,请记住。 海外资本家从未放弃吞并中国的粮食市场。 从最近微博以“国内粮食短缺”为话题的热度可以看出,敌人从未远离,一直在这里。 令人欣慰的是,国内有关部门严重打压了那些直接用各种真实数据回复回去,试图蛊惑人心的采购人员。

国内新冠肺炎的流行才刚刚结束,就出现了这么多妖怪变化。 祖国丰富的粮食储备似乎还是有缺点的。 那是让一些人吃得太多,开始发疯了。

小编只想说,给老子爬上来!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