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大宗农产品专题报道:产需矛盾升级,供应风险聚集

   2023-04-05 互联网艺莲园615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出品方/作者(报东方证券、张斌梅) ) )。(1)供需矛盾,蛋白消费拉动油粕需求的油粕是蛋白饲料的主要原料。 油料作物是主要以榨取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棉籽、蓖麻、苏子等油脂为主要用途的作物。 油料压榨后,生成油脂和油粕,油脂可食用或工业用,油粕蛋白质丰富,可用于饲料。 豆粕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油粕。 从全球范围看,大豆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全球年产量超过3.6亿吨,对应生产豆粕约2.5亿吨菜籽次之,对应年产量超过7000万吨,油菜粕产量超过4000万吨; 剩余油料年产量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出品方/作者(报东方证券、张斌梅) ) )。

(1)供需矛盾,蛋白消费拉动油粕需求的油粕是蛋白饲料的主要原料。 油料作物是主要以榨取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棉籽、蓖麻、苏子等油脂为主要用途的作物。 油料压榨后,生成油脂和油粕,油脂可食用或工业用,油粕蛋白质丰富,可用于饲料。 豆粕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油粕。 从全球范围看,大豆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全球年产量超过3.6亿吨,对应生产豆粕约2.5亿吨菜籽次之,对应年产量超过7000万吨,油菜粕产量超过4000万吨; 剩余油料年产量不超过6000万吨,油粕产量不超过2500万吨。 近年来,国内大豆需求持续增长,其中以压榨消费增长最为明显。 我国大豆消费中,榨季消费达到85%,近7年来以年复合3.8%的速度持续增长,7年来消费量增加了近2313万吨。 从油料两大产品来看,油脂需求放缓,油料饼粕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油脂消费增长已经乏力,2020年国内人均食用油消费量为10.40公斤,总体水平比较稳定; 人均肉类、禽类、奶类需求持续增长,背后带动着大量饲料需求,10年内国内饲料年复合增速达到5%。

蛋白原料供需矛盾自古以来国内大豆高度依赖进口互补。 我国大豆生产需求缺口巨大,近五年国内大豆产量未超过2000万吨,但消费量超过1亿吨,国内产量仅满足食用消费需求,但压榨消费需要用进口大豆来弥补,近五年国内进口大豆量约为9000-10000 从进口来源国来看,南北美洲占主要进口份额,2021年南美、美国分别占国内进口大豆份额的64.1%和33.0%。 国内大豆产业竞争力不足是高依赖进口的核心原因。 美国大豆充分利用转基因技术优势,不仅保持单产水平在世界领先水平,出油率也很高。 2020年测算,中国大豆单产低于全球28.7%,分别低于美国、巴西、阿根廷41.2%、39.4%、31.9%。 转基因大豆的压榨利润多年来高于国产大豆,以辽宁省大连为例,2021年全年进口大豆的压榨利润比国产大豆的压榨利润高出约1492.8元/吨,国内大豆几乎失去了压榨需求上的竞争优势,只能满足食用和栽培需求。

在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生物育种技术尚未完全落地的国内大豆产业中,较大比例的进口仍然是国内大豆长期以来难以变化的产业结构。 高进口依存度意味着国内大豆价格以外盘价格为锚,海外农产品生产风险严重影响国内大豆价格。 油脂供应风险预计将集中南美干旱并加强减产,拉尼娜预计将持续到今年春天。 11月至1月NINO3.4指数为-1.0,是连续第五个滑坡平均低于-0.5的拉尼娜阈值,标志着2021-2022年拉尼娜事件的正式确认。 NOAA的模型通过2月的ENSO预测继续判断3月到5月之间拉尼娜现象将持续,概率为77%。

拉尼娜影响南美大豆产区的降水。 由于拉尼娜对降水的影响主要位于太平洋赤道地区,南美洲地区通常是拉尼娜影响较大的灾区。 拉尼娜现象冬季,在巴西中部和阿根廷北部经常发生干旱的拉尼娜现象春季,干旱区向南移动,巴西干旱区主要集中在南部,阿根廷干旱区扩大。 大豆减产预计在干旱的背景下会增强。 从种植季节看,冬季巴西、阿根廷大豆进入开花鼓粒阶段,是需水的关键时期。 2月以来,南美产区严重干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南美产区作物减产的预期。

加大俄罗斯局势和其他油料供应风险俄罗斯和乌克兰是葵花籽和葵花籽粕的出口大国。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葵花籽出口份额占世界的32.7%,葵花籽出口份额占世界的81.0%,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葵花籽和葵花籽粕出口国。 从全球油料供应格局看,葵花籽是全球第三大油料,在大豆减产风险下,葵花籽供应风险或将进一步加剧,支撑油脂油料价格上涨。 (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谷物)通过竞争和替代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是我国农业生产经久不衰的政策导向,但随着饲用需求的日益增长,玉米供应紧张。 在经历了断货、进口激增、价格暴涨之后,玉米和大豆的竞争关系进一步加剧; 同时,主要饲料原料大豆和玉米持续涨价,也刺激了其他谷物的替代。 在政策和利益权衡下生产大米豆的国内玉米总体上呈现出生产需求差距扩大的局面。 16/17年度以来,国内玉米产量基本维持在2.6亿吨左右,但需求随着饲用消费的扩大而持续增长,达到2.8亿吨水平。 为了保证国内供应,国家大量拍卖临时库存,五年来临时库存基本枯竭,生产需求缺口必须通过进口来弥补。

东北是种植大米豆的主战场。 农产品地理分布的核心在于种植收益,我国东北地区土地毗连,地处于中温带和寒温带,半干旱和半湿润的气候非常适宜玉米和大豆生长,具备一定的种植优势。 因此,国内约34%的玉米分布在东北三省,国内约45%的大豆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地区。 相似地区作物间呈明显竞争关系,近10年玉米和大豆在播种面积上呈这种消除关系。 竞争地背后:栽培效果比较。 选择种植利润更高的作物是农民的首要诉求,相比之下,玉米现金收益明显高于大豆,10年平均高出287.6元/亩,玉米相对高的收益无疑打击了大豆种植。 为了确保大豆种植面积,2014年大豆储蓄政策退出后,地方政府通过生产者补贴方式缩小了大米豆之间的现金收益差距。 以黑龙江省为例,2021年大豆生产者补贴238元/亩,玉米生产者补贴68元/亩,近年来黑龙江维持了大豆高于玉米的生产者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豆播种面积和生产者收益。

政策代码:大豆振兴计划。 国内历来通过政策保证大豆生产不会被其他农产品“挤出”。 宏观上,2019年,我国首次提出“大豆振兴规划”,2021年扩张的大豆和油料将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到2025年大豆播种面积将达到1.6亿亩左右,产量将达到2300万吨左右,年复合增长率为8 我们假设大豆种植扩大会“挤压”玉米的播种面积,推算了玉米潜在的减量范围。 1、根据规划目标假设大豆增加到1.6亿亩,玉米挤压比例分别有50%、75%、100%三种情景。 2、近3年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平均为6308公斤/公顷,合420.5公斤/亩,假设未来玉米将保持这一单产。 3、播种面积2021年基年,2021年玉米播种面积4332万公顷,共6.50亿亩。 在50%-100%占有情况下,玉米预计将减少178.2~425.5万吨,玉米未来供给增长潜力受到抑制。

根据饲料原料涨价,用食用谷物代替饲料原料可分为能源原料和蛋白原料两种,谷物是最主要的能源饲料源,酒糟是最主要的蛋白饲料源,从性价比上看,玉米和豆粕是最主要的饲料用两种原料2020年以后的原料涨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原料替代,拉动了供需相对稳定的小麦和其他谷物的涨价。 替代性诉求是由比价跷跷板关系自发形成的,但随着玉米、大豆这两种核心饲料对粮食进口依存度的逐步提高,政策层面也会引导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 我们认为,未来替代关系下的粮价和油料价格联动将更加明显。

谷物供应面临诸多负面因素异常低温影响小麦越冬拉尼娜事件,气温低于常年。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在拉尼娜现象下,太平洋异常低温足以影响地球气温。 以10年为一个区间观测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变暖的关系,基本上10年最低气温的年份都存在拉尼娜现象。 从国内来看,中央气象台统计的2000年以来5次拉尼娜平均气温合成图显示,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大部地区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偏冷0. 5-1,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偏冷1-2,局部地区更高。 秋季汛期寒冬重叠,小麦生育阶段抵抗力较重。 2021年秋汛使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5省1.1亿亩小麦(约占30% )推迟播种半个月,同时2月北方地区气温异常偏低,黄淮中东部冬小麦返青5年平均表现明显

俄罗斯局势影响黑海地区粮食供应黑海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地区之一位于黑海地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出口小麦份额占世界的28.5%,出口玉米的份额占世界的18.7%,近年来乌克兰曾经是我国的玉米战争可能影响和封锁俄罗斯谷物的贸易,加剧了世界谷物贸易的不确定性。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投资建议。 关于使用方法,请参照原文的报告。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