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黑龙江边境特色乡村建设振兴之路纪实

   2023-04-05 互联网艺莲园339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闽南网]赫哲人展开千张网,艄公满舱鱼……乌苏里江南北的一首歌,让居住在边境地区的赫哲族耳熟能详。兴边富民行动历经20年,从“北极”漠河到“东极”,从黑龙江、乌苏里江边到兴凯湖畔,黑龙江绵延约3000公里的边境线上,以赫哲族村寨为代表的特色乡村不断焕发生机。 在历史变革中悄然转身的新型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以奋斗姿态唱着新时代乌苏里船歌。“抓准”的特色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凌晨两点半,正当许多人还在睡梦中,63岁的赫哲族老人尤斯蒂,已经伴随着第一缕晨光准时开船,撒网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闽南网]

赫哲人展开千张网,艄公满舱鱼……乌苏里江南北的一首歌,让居住在边境地区的赫哲族耳熟能详。

兴边富民行动历经20年,从“北极”漠河到“东极”,从黑龙江、乌苏里江边到兴凯湖畔,黑龙江绵延约3000公里的边境线上,以赫哲族村寨为代表的特色乡村不断焕发生机。 在历史变革中悄然转身的新型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以奋斗姿态唱着新时代乌苏里船歌。

“抓准”的特色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凌晨两点半,正当许多人还在睡梦中,63岁的赫哲族老人尤斯蒂,已经伴随着第一缕晨光准时开船,撒网捕鱼,开始了新的一天生活。

这个习惯,尤斯特持续了几十年,但内容已经不一样了。

“以前捕鱼是养家,必须打; 如今,捕鱼是一种休闲,一种享受,一种精神寄托。 ”尤斯蒂一边抬起船一边眺望着远方。

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以渔猎为主。 尤士柱居住的同江城区津口赫哲族乡是赫哲人的主要聚居区。

20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引导赫哲大众生产。 村民们逐步进入种植业、养殖业、民族特色旅游业等多元产业。

从2011年到2013年,尤斯蒂先后买下两艘游艇,成为在乡村做生意的第一人。 目前,“尤斯特”渔船、游船均更新三代; 他创办了航运公司,在河边开业的“赫哲人家”餐厅,年收入也在10万元以上。

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边江风景和特色资源使得许多边境乡村产业由一产二产、三产。

传统的餐桌料理也“变身”为方便的休闲食品。 在东宁北域良人山珍食品有限公司,一些黑木耳加工成小食品,有麻、辣、咸、香等多种口味,价值翻了三四倍。

东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黑木耳生产、加工和集散基地。 利用边境优势将木耳出口到俄罗斯等地,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居黑龙江县(市)第一。

在“中国最北村落”的北极村,伐木出生的林区人在停止采伐后进行变革,以独特的区位优势点燃了“寻北游”。

“同时接收20人民宿,年可赚近20万元。 ”北极村村民李希江说,全村700多户,171户开民宿。

乡村振兴,产业繁荣是重点。 边境农村狠抓特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业、旅游、对俄合作等产业,边疆人民的腰包一步一个鼓起来。

2017年底,黑龙江省18个边境县市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长近70%,少数民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长近一倍,其中赫哲族是增长最快的少数民族之一。

“请回去”能人,开辟振兴新路

农村人才外流曾是普遍现象,东北边境地区更为突出。 一位边境县的干部说:“过去有100名大学生参加了考试,要是能回去两个人就好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 一些有乡村生活背景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人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理念。

密山市白鱼湾镇位于兴凯湖畔。 这里偏僻,交通不便,种植一般大米缺乏竞争力。 对于营销经验丰富的“80后”曹志晶来说,这里生态条件好,潜力大,拥有发展三产融合的良好基础。

2017年,曹志晶注册成立黑龙江湖润湾田农业有限公司,从那时起就指导农民种植优质中高端水稻,面积达3000亩。

“单产有点低,但价格比普通水稻每斤贵一毛五。 ”曹志晶说,很多农民都认识到,依靠质量而不依靠产量,同样可以增收致富。

除企业家外,部分高校毕业生也是返乡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绥滨县忠仁镇长发村,回村的刘启新成为木耳产业的领头羊。

在忠仁镇建边村,大学毕业的何继伟成为村里电商的操盘手,去年村里卖了近70万元的农产品。

“保留”民俗,传承乡村文明

黑龙江省边境线的18个县市区中,少数民族聚居村156个,少数民族30个。 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习俗已经成为许多乡村活跃经济的新引擎。

赶上周末,来自北京市的10多名师生来到黑河市爱辉区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参观鄂伦春的传统文化习俗。

该教育基地位于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新生村。 风格鲜明的特色村寨、民俗表演,是这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进入新生村,热情款待的鄂伦春人唱起了民族歌谣。 在鄂伦春族欢迎活动中,游客和热情的表演者一起交流。

今年是鄂伦春族下山定居65周年。 72岁的葛长云小时候在山上和大人一起打猎出生。 我一直住在“中介罗子”。 7岁下山后住在国家盖的新房子里。

谈起最近的变化,老人不由得哼唱着鄂伦春族的歌曲,一脸陶醉。

“继承文化是鄂伦春族乡村振兴的灵魂。 ”塔河县鄂伦春族研究者关小云说。

哈尼卡是达斡尔族的民间儿童玩具。 哈尼卡的传承者朱月华和几个徒弟坐在圆桌前,一边聊天,一边剪裁长袍、坎肩和外褂。 过了一会儿,几个生动的蜂窝就完成了。

朱月华是达斡尔族,在黑河市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坤河村居住多年。 她生活中的许多乐趣,都与达斡尔族的传统活动有关。

“这里每年都举办少数民族运动会和库姆勒节,其间还有美食节,吸引了很多游客。 ”朱月华说。

让青山“保驾护航”,推动绿色发展

几天前,黑龙江乌苏里江交叉口抚远迎来“重量级客人”,几名渔民捕获了一条重达1028公斤的青鳉。

“击中这么大的鱼,说明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当地一位老渔夫说。

这条鳉鱼没有成为“中国菜”,而是受到水产部门的“特护”,继续人工繁殖,在保障渔民收益的同时,保护了这块“水中的活化石”。

抚远沿江乌苏里江上溯,直接进入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面积达11365平方公里,超过拉普县全境。

保护区自然条件好,黑蜂产业也很有名。 黑蜂成了饶平县饶平镇蜂农李宝山的“摇钱蜂”,改变了全家四口人的生活。

沿江南下、坚持绿色发展的“变故”故事越来越多。 通过配制化肥、农药,虎林市发展绿色有机水稻30万亩,部分优质大米卖到每斤几十元。

密山市位于乌苏里河上游。 从去年开始,密山市胜利村党支部书记段君义有了新头衔3354“河长”,也有了新工作——。

“以前每半年清洁一次,现在每月清洁一次。 ”他说,责任明确了,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增强了。

为解决秸秆处置难题,防治大气污染,投资预算245万元,秸秆压块处理扶贫项目落到了胜利村。

“该项目建成后,年产秸秆8000多吨,村里2万多亩农田秸秆落地,村集体收入也将增加。 ”段君义说。

氧离子含量高,洗肺; 绿色食品多,养胃。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边境乡村健康养老的金字招牌。

“筑牢”堡垒引领兴边富民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振兴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艰苦、艰苦,党员、干部走在前列。

一些适合农村的致富项目,不是很多农民不愿意做,而是因为担心风险不敢做。 在嘉荫县红光乡辽原村,这种担心不再存在。 因为村干部正在接受工作。

“村里最早种木耳的,是3名党员。 ”辽元村党支部书记王景全说,看到木耳的效果远远优于大豆,木耳的种植越来越多。 目前,全村441户,种植木耳的超过五分之一。

王景全还带领3名党员和2名大员,成立龙乡福地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19人建设辽原村党员创业示范基地,通过棚室食用菌栽培带动农民致富。

从大豆到木耳,从一般的木耳到富硒木耳,从地面排列到架子室挂袋子。 王景都是发起人和带头人。

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好,村庄带动效应明显,去年辽原村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到14107元。

构筑要塞,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走进同江市八股赫哲族乡八股村的联排别墅,“星级党员户”的招牌随处可见。

“在这个时候要注意党员,给大众做榜样。 党员必须要有党员的样子。 ”八岐村党支部书记尤明国说。

小船跟着大船走,新时代的船歌人人唱。 在振兴农村的道路上,黑龙江边疆特色农村演唱着新时代乌苏里船歌。

记者:李凤双、管建涛、王建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之路 黑龙江 边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