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称赞丰收,感谢农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周岩森
今天是秋分,太阳黄经达180,昼夜均匀分开,让黄金流向大地。
今天也是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中原大地上,五千多万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和焦点,他们奏着丰收之歌,敲着欢庆的锣鼓,跳着惬意的秧歌。
从一亩地产粮到几十斤到吨粮田; 从“锄头日成中午,汗流浃背”到大田管理,都在物联网管理中心; 从“茅屋矮”到农家别墅,从“但道桑麻长”村夫到融合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千年不遇的变局。
怎么不欢庆,怎么不唱歌? 长期以来,中原农民的贡献和担当有目共睹。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每年为国家生产十分之一的粮食、四分之一的小麦,被称为“天下粮仓”; 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2.36万亿元,占全国十分之一,有“国人厨房”之称。
怎么不欢庆,怎么不唱歌?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强农惠农、富农之战更加打响,新的活力动力更加迸发。
让农业成为有价值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在中原大地上慢慢实现。
不能不欢庆,不能不唱歌! 颂扬丰收,感谢农民!
我们说“爸爸,节日真好啊”吧。
9月20日,在栾川县老君山,当地不少农户共同“做饭”,做出了重达6吨的“大丰收”菜。 崔闪摄
返乡女博士的新期待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尚杰通讯员刘军旗
9月22日,站在卫辉市太公镇吕村的葡萄园里,眼前这个晒黑的黑女人,怎么也联系不上“博士”“跨国公司”。
1992年,安宁和丈夫从中国矿业大学博士毕业后,一起进入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 4年后,两人共同加入电力和自动化的跨国公司,有十几年了。
2015年5月,静下心回家祭祖时,发现自己的家乡落后了。 “我想我能为家乡做点什么。 ”
说干就干。 她回到卫辉市吕村,注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开始种植葡萄。 整地、打桩、插秧、搭棚,都是父母一手建起的,占地20亩的葡萄园。
葡萄园有太阳玫瑰、巨大玫瑰、醉金香、红宝石、户太8号等葡萄品种10多个。 施用有机肥,使用杀虫灯驱虫,使用滴灌浇水,从栽培到收获都进行了精细的管理。 为了保证葡萄的质量,她把亩产控制在1500公斤以内。 “今年葡萄卖得很好,每亩净利润一万多元。 ”冷静下来,得意地说。
除了种葡萄,她还带着村民种了黑小麦。 由于土地贫瘠,村民种的普通小麦亩产4500斤,黑小麦能产7800斤,每斤价格高0.5元。 在她带领下,去年村里40多户农民种了200多亩黑小麦,收成很好。
“农业现在成了值得做的产业。 明年打算精深发展,融入饮食丰富葡萄园内容。 ”平静地说,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家乡。
做大家信赖的“田间管家”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高长岭
“今年我代管的土地面积多了,流转的土地面积减少了。 ”9月21日,商水县魏集镇种田大户刘天华爽朗地说。 土地管理是一个大趋势,农民管了土地后,农民不用管土地也一样“丰收”。
“大侠拿来玉米棒,每斤四毛钱,脱粒晒干,直接进仓库。 ”刘天华说。 村民可以把玉米寄存在他那里,等以后价格上涨了再卖。 刘天华从增收中分得一份。 他的烘干机,每天能烘干400吨玉米。
今年刘天华去了1000多亩田,秋粮主要是花生、玉米、大豆,都还没有开始大面积收获。 “黑花生带壶直接放在纸箱里,每斤5元。 大豆每亩政府补贴150元,玉米产量也比去年强。 ”。 刘天华乐观地说:“今年又是丰收之年。 ”。
这两年,刘天华的土地流转面积减少,但管理的土地面积大幅增加。 在周边6个村子设立的合作社都加入了他的农业联合社。 今年夏天,优质小麦比普通小麦每斤贵0.1元,大家发展优质小麦的热情高涨,他一下子托管了1.7万亩土地。
“土地管理大势所趋,小农户向大农户靠拢,我们要做好大家信得过的‘农业保姆’、‘田间管家’。 ”刘天华说,为了进一步做好土地托管工作,今年他让合作社的几个年轻人成立了河南执事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每人负责一个村子,精细耕作,专业从事农业服务。
刘天华在土地托管过程中,也致力于脱贫攻坚。 刘天华为贫困户提供托管服务,种子、农药不涨价,农业收入全部免费,去年他填补了20多万元,今年预计超过30万元。 “钱赚多少都行。 贫困户早点脱贫致富不是很好吗! ”朴素的刘天华说。
新农民要学会“看六条路,听八方”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运海
种一季花生,能赚150多万元吗? 汝州农民石新庚说:“能行! ”。
44岁的石新庚是汝州市纸坊镇石庄村人,曾经做过兼职,闯过销售。 2015年,他去湖北省襄阳市汉江旁的滩涂种了30亩蔬菜。 因为流通价格低,蔬菜的栽培成本也低,所以他收获非常丰富。
2017年,汝州人陈耀全培育出高产花生新品种“益花一号”,平均亩产达600公斤以上。 石新庚得知这一消息后,在汉江旁冲滩涂,打算种50亩“益花一号”花生,当年赚了10多万元。
尝到甜头,石新庚也有了信心。 “益花一号”于今年8月列入国家花生良种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石庚今年果断地在滩涂种下了600亩“益花一号”花生。 今年花生丰收。
今年赚多少钱? 石庚每亩流转费60元,陈耀全提供的包括种子、肥料、农药等在内的费用为每亩680元,播种、收获等成本接近每亩300元。 这样,一亩地的成本是1040元。 陈耀全以每斤3元的价格回收花生,每亩总收入3600元,净利润达2500元以上。 600亩花生,至少能赚150万元。
种一季花生怎么能赚这么多钱? “及时掌握信息,有效利用很重要”。 新庚说,作为新农民,“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像盲人一样碰的话,只能吃亏。 农民只有及时掌握信息,综合分析判断,知道种什么,怎么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赚钱。
“甜蜜的事业”更加甜蜜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刘红涛
9月20日,在长葛市佛耳湖镇冈李村,村民们忙着收购蜂蜜、加工蜂蜡,电话、微信响个不停……
“我们村2000多亩土地全部流失。 现在是农忙季节,但我们忙的不是秋收,而是蜂产品和蜂机的生产销售。 ”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史强妞自豪地说,发展蜂业让村里家家有产业,人人有工。 岗李村被评选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特色村。
岗村民从事蜂业历史悠久,最初用手提肩扛着村里的串户,把蜂机(窝基)送到蜂农手里,用蜂产品交换。 改革开放后,村里人开着汽车南闯北闯,一边销售蜂产品一边收购蜂产品,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蜂产品和蜂产品生产经营专业村,年产值超过6亿元。 村里现有5家出口企业,蜂产品和蜂产品远销美、德、法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坐上网络快车,岗李村的“甜蜜事业”更甜蜜了。 2015年,村里成立“蜂业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园”,仓储容量1万多立方米,每日网络交易额20多万元。 目前,全村400多户中有100多户从事电商,岗李村已成为集蜂产品、蜂机生产、销售、加工为一体的“特色淘宝村”,被阿里研究院认定为“中国淘宝村”。
史强妞表示,村里下一步将规划建设“甜蜜小镇”,整合文化、信息、科研、金融等资源,把“甜蜜事业”做大做强,让岗李人更甜蜜、更幸福。
不“触电”怎么能成功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陈慧
9月20日,记者第一次看到“李子哥”,是在西峡县双龙镇电商孵化创业园,他坐在电脑前忙着宣传自己的农产品。
“李子哥”叫沈建,是双龙镇土桥岗村民,他有16亩李子园,以前没有打开市场很为难。 “这么好的李子是不值一提的。 卖给来收购的东西,一斤就一块钱。 ”
去年,沈建参加了镇上举办的免费电商创业培训班。 从淘宝开店、微信营销到物流配送、售后服务,一学就是半个月。 用沈建的话来说是“一环”。
“不试试怎么能成功呢! ”沈建继续学习,李子也成熟了,老师为沈建创立了“李子哥”品牌。
果园位于312国道旁,是龙潭沟、五道楼等景区的必由之路,交通优势明显。 沈建和很多游客成了微信的朋友,这些人都成了他的回头客。
在这个丰收季节,沈建家近一半的李子都在网上销售。 “五斤李子30元邮寄,一天销量100多张! ”沈建笑着说。
但是,沈建现在也有烦恼。 树上的李子早就卖空了。 有清单没有李子。 “我打算建冷冻库保管李子。 这样在网上就能再卖两个月了。 ”
“触电”后的“李子哥”一枪难求。 这不,9月22日,他在李子园修剪的小视频又在朋友圈传开了。 他说:“我想让大家看到除草、施肥、剪枝、摘果的全过程,让大家吃到美味放心的果实。”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