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随着全国夏收工作接近尾声,好消息不断传来。 夏粮小麦增产丰收已成定局,玉米等夏种已近八成,早稻和秋粮生长良好……为全年粮食稳产提供坚实支撑。 丰收和丰收的背后离不开气象部门的有力保障。 今年“三夏”期间,气象部门优化供应和创新措施,为稳粮保驾护航。 在风险萌发之前,将“阵地”新——防线构建成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重要一环。 5月25日,中国气象局和农业农村联合发布冬小麦干热风灾害风险预警。 这是两部门首次联合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 以此为契机,各级气象部门积极探索,在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萌发前筑牢防线。
6月下旬,山东省荣成市小麦收获接近尾声,市气象局密切监测天气变化,为小麦收获提供精细化、直通式的特殊气象服务。 图为滕家镇农民根据气象信息,利用晴好天气,把小麦收获好、晒干好,确保夏粮粒回仓/王小宁图/李信君文/王小宁
丰富产品——国家气象中心在优化不同作物、不同灾害类别、不同地区全国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网格产品的基础上,联合农业农村相关单位推出了热风、高温干旱、病虫害等多期预报预警服务产品,积极满足大宗作物全链保障服务需求江西省气象局和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首款“小满寒”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并在多个平台广泛推广。 针对今年4月至6月中旬淮北与江淮之间发生的气象干旱,江苏省气象、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发布了四期干旱监测预警产品,为早期应对干旱影响付出了更多时间。 机制——吉林省气象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应急管理厅、交通运输厅等10个厅局签订工作协议,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工作服务体系。 青海、云南等省气象局和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工作实施方案,通过相关信息发布渠道。 天津、新疆、四川等气象部门通过完善服务机制、细化灾害风险预警指标等措施,不断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的合作。 联动新——国省携手丰收协奏曲夏收季节,麦浪滚滚。 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郭店镇王刘庄村,当地气象人员将麦收期间的气象信息编成一本,送到农机手里。 在“后方”方面,6月1日,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与农业农村农机化管理司、国家气象中心联合研发的“三夏”机接收气象预警提示产品上线,通过农机作业专用APP“沐易”提示包括河南在内的重点省份农机手、农业种植大户等300万人
6月8日,位于蓄滞洪区的河南省鹤壁市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小麦金黄,丰收在望/周爱春文/李玲玲就是这样为农机手打造的专属服务,是今年气象部门加强国省联动服务的生动缩影“三夏”期间,国家级业务单位联合各地气象部门、各展所长,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从去年12月开始,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联合国家气象中心和河南、山东等省气象局,联合编制冬小麦分布遥感监测工作管理规定和技术导则,并与北京、天津、河北等10个省(直辖市)气象局分工合作,制定16米空间分辨率冬冬4月初,我国北方水汽条件较差,气象干旱持续发展。 中国气象局提前布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开展国家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机安全检查,多次组织会商,发布作业过程预报、条件预报等服务产品,指导各地开展抗旱减灾工作。 据初步估算,截至6月28日,全国人工增雨累计降水量增加约71.7亿吨,人工防雹有效保护面积达24.4万平方公里。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地方气象部门,加强“三夏”期间气候走势预测和天气监测,在冬小麦、水稻、玉米等生产代表区开展分期播种试点,助力夏粮丰收。 措施新——是因地制宜、适应粮食生产大局的5月中旬浙江宁波,种植2万多亩小麦的正大桑田(宁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迎来收获季。 今年宁波市气象局组建服务队,积极为企业上门服务,为小麦收获保驾护航。 不仅如此,在整个浙江,气象部门为粮食产量在千亩以上的农户提供“一对一”服务,组织专人深入田间地头,保护粮食“颗粒归仓”。 6月7日,山西省临汾市气象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深入翼城县王庄镇北丁村农业托管小麦试验田指导农业生产,为农户发放《麦收期气象信息专报》和农机服务便民联系卡,提醒农户在未来一周抓紧有利天气时机,抢收秸秆还田回收和晒小麦工作图/文王云亮指导全国覆盖,各地气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陆续出台新举措。 因地制宜融入粮食生产大局——江苏省、省市县各级气象和农业农村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36名农业气象服务专家进入“农技除草”APP平台,为全省30多万用户提供直通式服务。 得益于这一举措,徐州市铜山区黄集镇陈楼村农户徐吉顺在全国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成员徐敏的带领下,根据预报信息,推迟了夏大豆的播种期,有效避免了6月23日淮北强降水带来的不利影响。 今年以来,湖南省气象局颁发《湖南省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业务规范(试行)》,形成了“省级指导、分中心制作、县级订正与服务、基地观测与反馈”气象为农服务的全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湖北省气象、农业农村部门和相关高校组成“粮食安全”、“特色作物服务”、“水产养殖服务”三大专家组,已完成两次联合农情调查工作,开展实地调查17次,对天气和农事管理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在安徽,气象部门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农业利润翻一番;在贵州,气象和农业农村部门深化联署工作机制,加强信息互联互通; 甘肃省气象局持续深化玉米种植业气象服务试点,完善指标体系,建立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诊断评估模型。
中国气象局宣科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制
作者:文科(韩丽娟、陶玥、张晓霞、张晓晨、孙毅博为本文做出了贡献) )。
编辑:张琳皓叶奕宏
审查:段昊书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