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金秋九月,稻谷芬芳,农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但我国仍然存在产后粮食损失浪费严重的现象,在粮食生产、储备、消费环节中,仍然存在科学储粮意识不足、防止浪费意识不足、科学储粮水平不高等问题。 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设施,提高管理水平,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是当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当务之急。
生产储存粮食损失惨重
日前,记者走进吉林榆树市恩育乡红庙村4组养猪户赵明晶家院子,看到玉米篮里还放着去年收获的玉米棒子。 赵明晶告诉记者,用玉米篮储藏玉米,可以改变“趴在地上的粮食”损耗浪费的严重问题。 她养了70多只猪,养了11头牛,20多只羊。 另外种5垧( 75亩)玉米,秸秆喂牛,玉米棒当猪饲料用。
我国农户有储粮传统,储粮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土豆等,主要用途是粮食、饲料和种子。 目前,部分农户存在储粮设施简陋、科学储粮知识匮乏、区域产后干旱能力不均衡等问题,储粮损失依然突出。 以黑龙江省为例,秋收后粮食需要分阶段储存在农户家中,50%左右是“埋在地里的粮食”,霉变发芽等问题时有发生。
事实上,不仅粮食储存环节损失严重,粮食生产和消费环节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浪费。 中国农业大学粮食经济研究小组于2016—2017年对28个省4170个农户进行了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情况专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农户在3种主要粮食收获、储备和消费环节(加工品)的平均损失率分别为4.09%、2.10%、5.20% 按2019年年产量计算,农户三种粮食的收获和储备损失共计2639万吨,如果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率一个百分点,可以满足7288.82万人全年的粮食需求。
“恶劣天气、作物早熟、手工收获是粮食收获环节中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拉平说。 恶劣的天气往往会引起作物倒伏,夏粮收获正值雨季,作物倒伏容易造成漏收; 如果籽粒长时间泡在水中,就容易发霉。 作物过熟时收获会导致脱落和损失,过早收获会导致籽粒不饱满,同样造成损失。
另一项研究表明,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农户储备损失率分别为水稻1.86%、小麦1.86%、玉米2.41%,玉米储备损失率最高,水稻和小麦储备损失率相当。 三种谷物产品的平均损失率为2.10%,粮食(小麦和水稻)作物的收获损失率平均为1.86%。 “农户储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鼠害、霉变,虫害造成的损失较轻。 ”武拉平说。
中国农业大学粮食经济研究小组的专题调查研究表明,中国农户消费环节的食物浪费也同样惊人。 农户每日食物浪费率为5.20%,从早餐到晚餐的食物浪费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每餐中,主食浪费最大,约占总食物浪费量的50%。 植物性食品的浪费比动物性食品严重。
粮食短缺呈现新趋势
今年夏天,河南省遭遇罕见大雨,但没有给河南省淮滨县台头乡何庄村家庭农场主谢实营储存的粮食造成损失。 谢实营告诉记者,他家今年耕地2168亩,实行小麦、水稻轮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收获环节损失非常小。 大雨来之前,他家的小麦已经收完了,大部分小麦卖到田地头,剩下二十三十万斤小麦储藏在自用粮库里,没有被雨水浸泡。 7月,库存小麦以每斤1.27元至1.30元的高价卖出,获得了非常好的谷物种植利润。
谢实营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节粮减亏的代表。 合作社、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不仅粮食生产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作业,而且拥有比较先进的现代粮食仓储设施,成为推广节粮减灾的排头兵。 农业和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已达225.9万家。 到2020年底,全国家庭农场数量超过300万个。
在生产环节,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基本实现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大降低了收获环节的损失。 佳木斯市建三江农垦华之盛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洪丰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的水稻收获是100%机械化作业,机器收入损失下降到1%左右。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农机服务水平,粮食机械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和农村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农机服务组织19.48万个,农机户数3995.44万个,4751.78万人。 全国乡镇农机职工4966.1万人,小麦、水稻、玉米机械收率分别达到97.49%、93.73%、78.67%。 “从总体上看,机收损失率低于人工收获损失率,大型收获机收获损失率低于小型收获机收获损失率,人工熟练程度和操作经验等直接影响着收获损失率。 ”武拉平说。
在储粮环节,近年来我国农户储粮趋势发生了重要变化,普通农户储粮意愿下降,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储粮意愿上升。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改变小农粗放的粮食储存方式,建设有干燥设施的粮食仓储设施,或者利用社会仓储资源,实现科学粮食储存,有效降低粮食生产后的损失,实现收益最大化。
针对合作社多而不强、农户无仓库的问题,各地积极探索“粮食银行”新的储粮模式。 吉林四平市组织全市15家粮食储存加工企业作为“粮食银行”主体,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签约合作,合作土地规模达45万亩,可储存粮食30万吨,解决了仓储问题,减少了农户储存损失。
多措并举促进科学储粮
农户节食危害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收获、运输、储存、消费各个环节,也涉及设施装备技术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变化,需要政府、企业、农户等各方共同努力,多措并举,促进农户的节食危害。
为巩固粮食减产基础,应对农民普遍面临存粮难、晒粮难、存粮难等问题,国家粮食物资储备局于2017年启动优质粮食项目“产后服务体系” 在26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建设5000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整理、干燥、储存、储存、加工、销售等服务。 目前已建成97%,充分发挥了促进粮食进口升级、减少损失的作用。
推广节粮减亏新技术,农业农村着力研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促进生产全过程增粮减亏。 从2007年开始,全国粮食系统通过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共为农户建设经济、适用、防虫、防霉、粮食新装备约1000万套,使用正确装备的农户储粮损失平均在8%至2%以内
收获时和收获后技能培训对减少粮食损失特别重要。 各地加强了对农机服务组织所有者、经营者、农机驾驶员的定期培训。 同时,加强农户粮食储备技术和管理培训,提高农户粮食储备技术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宣传“爱粮省粮”,增强农民爱粮省粮意识。 要重视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重视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粮食产后损失; 饮食中注意节约,直接减少消费环节的粮食浪费。 来源:经济日报记者:刘慧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