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吉林大学的队伍在田地里插秧。 郭佳摄
吉林大学的队伍在田地里插秧。 郭佳摄
中新网吉林珲春5月28日电(记者郭佳)在地处中俄朝三国边境的吉林延边地区,中国科研团队从事“功能农业”研究,为世界各地存在的“隐性饥饿”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记者28日随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韩俊友团队在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下田,种植了该校开发的水稻新品种。
韩俊友向记者介绍,人体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可以消除“显性饥饿”,但长期摄入必需微量营养素不足会导致很多健康问题,这种现象就是“隐性饥饿”。
据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的资料显示,世界上约有20亿人受到“隐性饥饿”的困扰。
一松亭的村民在田地里插秧。 郭佳摄
韩俊友表示,“功能农业”是指作物在营养强化技术和富含天然有益成分的土壤环境中生长,使农产品中含有定量的硒、锌等营养成分。 “这是解决‘隐性饥饿’的重要路径。 ”
据了解,过去十余年,中国作物营养强化工程主要围绕提高铁、锌、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目标,在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四种作物上开展工作。
韩俊友认为,造成农产品微量营养素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土壤退化和种植措施不到位等。 四年来,韩俊友团队在珲春地区育种、栽培、环境改良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比如,我们利用当地养猪场产生的沼渣、沼液,根据地区不同,给每个作物添加不同的元素,开出不同的配方。 这种肥料可以帮助作物拥有更多的微量营养素。 ”韩俊友说。
一松亭村一景。 韩俊友摄
四年来,吉林大学在延边州设立了多个教学科研基地和相关检测平台,以“功能农业”为主线,在延边州推广栽培了水稻、大豆、中药材等多种品种、品系,一些已初具规模。
韩俊友表示,作物营养强化技术前期投入很大,往往需要多年时间培育,但育种成功后效益也很大。
韩俊友说,过去几十年,中国通过发展高产农业解决了“可吃”问题,通过发展绿色农业解决了“可吃安全”问题,但现在必须努力让人们“吃得健康”。 (完) )。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