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自《光明日报》(2022年03月24日01版)
如何更好地保障14亿多人“按时开饭”?
我国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各类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去年冬麦区多地遭遇严重秋汛,大面积晚播,如何力推春耕春管,考验春耕春管水平,考验气象服务能力。
3月23日是第62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 为打赢夏粮丰收的硬仗,气象工作者奋战在保障粮食安全的第一线,与广大农民心连心、背靠背。 因苗施策、因地制宜,广阔田野蓬勃发展,春耕备耕从南向北陆续展开。
从“一根针”到迎风长——,通过苗施来缓解秋季罕见涨水的影响
春分时节,河南浚县白寺镇白寺村共渠两岸两千多亩麦田喜人。 就像绿色的地毯。
“年前,这里的麦田还是‘一根针’。 浇水施肥后,一整天都一样。 ”疏浚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耿利宾说,去年夏天,疏浚县因暴雨洪涝受灾严重,接着受罕见秋汛影响,位于蓄滞洪区的这片麦田曾经汪洋,直到去年12月初才完成播种。 目前麦苗已起身拔节,弱苗长成壮苗,大部分地块达到一两种苗标准。
工作人员使用植保无人机和陆地自行植保机进行协作,向麦田喷洒农药。 图:卢俞文:刘胜
不仅是河南省,严重秋涝造成的晚播,也是冬小麦主产区大多共同面临的挑战。 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金永兰介绍,去年秋季北方部分冬麦区涝灾比较明显,冬小麦播种明显推迟,冬前积温不足,晚弱苗比例较大。 入春以来,“促弱变强”成为农民的重中之重。 气象部门为时间、为土地、为秧苗工作,为农民服务,为科技“壮苗”解忧。
3月18日,陕西咸阳,春雨后天气晴朗,三原县陵前镇兴隆村农民王农忙着给麦田追肥。 “气象厅告诉了我应该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追肥。 ”王农说,从小麦播种到拔节,跟踪式气象服务让他准确掌握阴晴变化、土地干湿,浇水施肥,一喷就“一步一步踩”。 从去年秋天开始,陕西气象部门成立了小麦气象科技服务团队,将数据、技术、管理措施送到田间地头。
在受秋季涨水影响较大的山西运城,去年极夜小麦占了很大比例,“藏在土里”、“一根针”的弱苗曾经令人侧目。 如今,汾河旁的麦田里,一片看不到绿麦苗。 今年春天以来,山西各级气象部门组成春管气象服务队,主动向各地麦苗“问诊”。 运城麦农王建力与气象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可随时通过视频邀请专家进行诊断,根据专家推荐的晴朗天气,用浅锹轻压,提高土地温度。
工人使用无人机向麦田喷洒除草剂。 图:范胜明文:黄时
“今年丰收,我有信心! ”去年经历过秋汛的山东省桓台县起凤镇起南村村民王仙岭说。 今年,山东省启动“科技壮苗”行动,农业技术和气象专家田间巡回服务。 专家认为,王仙岭通过深入挖掘、宽精播改善了土壤条件。 他种的冬小麦现在每株有2~3个分蘖,与主茎相连,每亩60万穗左右,麦田间充满生机和活力。
抓住时机抓住春光——避害助力夏粮生产攻关
前期“基础薄弱”,后期“营养”是理所当然的。 幸运的是人努力了,上天会帮助我们。
“今年4月至5月气象条件总体上有利于冬小麦后期生长和产量形成。 ”钱永兰表示,近两个月冬麦区大部分气温与常年同期持平或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
气象条件总体良好,但对灾害性天气的防范仍不能放松。 春季气温波动较大,强降温会导致晚霜; 气温转暖,冬小麦需水量增加,需进一步警惕干旱不利影响; 部分地区降水增多,小麦赤霉病防治同样需要重视……放眼各地,气象部门将行动起来,助力冬小麦春季治理攻坚克难。
穗多了,穗大了,“节水”必不可少。
2月5日,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门楼街道西汪格庄弘基山庄农户在樱桃小屋进行生产管理。 邓申吉忠
3月16日,安徽省宿州、埔桥区村镇林口村秋德家庭农场负责人孔祥志期盼已久的“头水”终于来了。
前期好几天没下雨,田地连续干旱。 安徽省气象部门准确预报3月16日至17日降水过程后,立即制定人工增雨工作方案,沿淮北小麦主产区累计开展多层次、多层次工作,降水量达到25毫米至50毫米。 这种小麦“节水”可以消除当地旱情,大穗小麦指日可待。
口渴了,御寒也不容忽视。 3月14日,在河北省成安县辛义乡大郭庄村,谷物生产大户崔永华的麦田绿意盎然,自行喷雾机一字排开。 “马上就要凉了,我们得争先恐后地施肥吃药。 ”崔永华说,根据气象警报,他决定提前磕药。 这股冷空气正处于小麦返青期,河北各地气象部门提前结合苗情、土壤状况提出应对方案,开展精准田间管理分析。
河南省农业农村、气象、水利三部门密切配合,科学统筹,灌溉与防寒合一,3月上旬启用黄河下游建设的首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人民胜利渠,为新乡、焦作、安阳三地100多万亩农田回青水“黄河水灌溉,浇水快,水肥贵,浇三遍就能保证小麦的产量。 ”焦作市武陟县乔庙镇张寨村村民刘驿通说,冷空气来之前可以补充土壤水分,调节地面小气候,预防晚霜冻害。
2月10日,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桥东镇东沈村种植户收获芹菜。 图沈坤玉
后期,北方冬小麦将经历春旱、春寒、热风、烂雨、倒伏、病虫害等关口。 准确的气象预报、细致的气象服务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将继续聚焦重点区域,坚持以苗施策,提供更加精细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志华表示,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手段的加持,使农业气象服务覆盖面更广,气象灾害预警进一步细分为乡镇,由村到人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切实发挥
信息覆盖,指尖服务——精准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
“正因为有了你们这个‘放心丸’,我才能在这个时候建小屋。 ”黑龙江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连文说。 根据气象预报和农事建议,积雪未融化时修建棚室可以迅速提高棚内温度,加速土壤融化和养分释放,有利于水稻旱育壮苗,为丰产奠定基础。
2022年,全国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黑龙江省加大了调整种植结构、保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的压力。 据预测,今年黑龙江作物生长季热量条件比两年前差,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春湿,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2月10日,河南省鹤壁市气象服务人员对荷兰番茄、油菜、黄瓜等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 张俊楠赵辉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专家做客《三农前沿》节目,向公众介绍冰冻前土壤湿度、春播期天气形势、农业气象灾害预测情况。 各地气象部门制定了《春耕春播气象服务方案》 《决策气象服务专报》,通过多平台广泛发布气象服务信息……“非常喜欢这种直接、有用的信息,让我们种田的时候心里更踏实! ’一系列措施受到当地农户的好评。
在机不可失的时代,气象预报如何打通精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潍坊,约7000株西瓜育种材料发展势头强劲。 “来自101个亲本的200多种杂交育种组合,其中任何一株都有可能成为‘明日之星’。 ”邱建国的一家四口人来往于大棚,忙于劳动、观察、记录。
阜阳市气象局的志愿者来到田间对农作物“问诊”。 图李慧春文冉田子王海东
“去年秋天,由于长期下雨的影响,育种材料不能正常生长,必须重新种植。 今年特别重视天气的变化。 每天都可以通过手机APP接收气象信息。 另外,也可以进行记录。 大棚的管理也很方便呢。 ”
邱建国口的APP是以山东气象服务中心为中心开发的科技应用——“锹天问”。 2.0版试运行后,支持30种作物指标精确订正、农作物生长适宜度诊断、预报服务、气象灾害区域(预警)、重要农事活动适宜度诊断、预报服务等。
“农户使用‘锄头问天’,基于用户个人位置和田间位置,消除气象服务与农户之间的传播障碍,为气象服务产品和成果发布打通渠道。 ”山东省气象服务中心业务员李文科介绍说。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制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亭喃
审查:崔国辉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