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你看,今年这土豆表皮光滑,口感也非常好。 ”赛罕区榆林镇红吉讨号村党支部书记郭栓枝高兴地捧着刚从地里出来的土豆。
现在是土豆的收获期。 赛罕区榆林镇红吉讨号村土豆种植基地内的机器轰鸣,村民捡到的装车、运走的运输,是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沉甸甸的土豆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也点燃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从目前收成来看,今年土豆亩产达到6000斤以上,比去年亩产增加2000多斤,村民亩产在500元左右,收益比往年大幅增加,土豆丰收,一年的辛苦看着地上刚收获的“金豆”,郭栓枝的脸上充满了笑容。 “我们村的红吉薯用的是羊粪和有机肥。 口感柔软且头部均匀,芋头形状好且容易加工。 欢迎大家购买。 ”
“去年,赛罕区农牧局拨付50多万元,赛罕区委组织部拨付10万元,支持我村‘一村一品’土豆产业。 我们用这笔资金购买了土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套机器,大大节约了土豆的栽培成本。 今年,村集体将农机用于社会化服务,500多亩农机社会化服务费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村民建立长效脱贫机制。 ”。 郭栓枝告诉记者,机械化种植、高新技术培育,让村民脱贫致富的心更高。 埋下500多亩山药蛋,至今收获、挖出的都是真的“金块”。 “是不是这个小土豆,给我们找到了摆脱贫困变得富裕的新途径? ”
“去年我个人种了20亩。 收入很好。 一亩地可以达到4000元。 今年又加了20亩,把种玉米的地种成了土豆! ”站在田边,看着眼前冒出的一个个“金块”,村民梁珍平的眼里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土豆产业的成长帮助红吉讨号村的村子集体经济发展,很多村民也加入了合作社的土豆种植团队。 他们不仅可以种自己家的地,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多种增收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村民致富的积极性。 邢志刚告诉记者:“今年村集体经济规模更大了。 打工一天能赚130元。 光靠打工就能赚很多收入。 总体来说,我家今年的家庭收入比往年提高了很多。 ”
此外,为了推动村里马铃薯产业更加专业化、多样化、标准化,红吉讨号村从上海引进了经济效益更高的新品种——紫色马铃薯。 由于使用生态栽培方式,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生长的土豆个头不大,但表皮光滑,口感清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磷酸钾铁、花青素,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据介绍,为打赢长效脱贫攻坚战,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红吉讨号村立即调整产业种植结构,成立赛罕区首个村集体马铃薯种植基地,打造以马铃薯为核心的“一村一品”工程。 “下一步,红吉讨号村将以土豆种植为主导产业,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葡萄采摘园、民俗展览馆等,申报土豆地理标志,加工各类农副产品,建设红吉特色小镇,建设大美红吉讨号村。 ”榆林镇党副书记徐志宏对记者说,“在红薯开花季节,红吉讨号村将继续举办‘红吉红薯开花’乡村旅游文化节。 金秋时节,我们邀请向往田园生活的市民来红吉讨号村度假旅游,看自然风景,品尝正宗土豆盛宴。 ”。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