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作者:王美霞方玉川汪奎张艳艳摘要:榆林是全国马铃薯优势产区,60%以上分布在北部6个县(区、市),马铃薯是当地实施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农作物。 作者从产业规模、自然气候、土地资源、经济条件、种植基础等5个方面分析了榆林北部马铃薯发展的优势条件,找出了当地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品牌战略,加强科技支撑榆林地处陕西省最北部,辖9县2区1市,其中北部榆阳区、神木市、府谷县、横山区、靖边县、定边县6县(区、市)土地面积33,992 k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78.0 % [1]人口榆林北部土地辽阔平坦,是全市马铃薯产区。 为区域内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对榆林北部各县(区、市)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产业发展优势1.1产业规模优势2019年,榆林北部6县(区、市)马铃薯种植面积11.18万hm2,鲜薯产量194.30万t,分别占全市马铃薯总面积和总产量的66.30%和63.76%。 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定边县[2],达3.87万hm2; 总产量最高的是榆阳区,鲜薯总产量达42.10万t单产最高的也是榆阳区,达到21 342.71 kg/hm2,比全市平均单产水平( 18 ) 18 081.35 kg/hm2 )高18.04% 由此可见,在榆林北部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产业规模优势。
1.2自然气候优势马铃薯是产自南美洲高原的农作物,耐寒、不耐热[3]。 榆林市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9~11.3,10积温2,847.2~4,147.9,无霜期平均降水量为134~169 d[4],近年平均降水量为544.2 mm,7
1.3土地资源优势榆林市耕地面积96.54万hm2,灌溉耕地面积19.68万hm2,北部6县(区、市)耕地面积67.60 hm2,灌溉耕地面积18.52万hm2,分别占全市总耕地面积70.02%和灌溉耕地面积94.11% 土地面积广阔、地下水资源丰富的条件非常有利于马铃薯规模化生产,榆林北部也成为陕西蒙宁交界地区马铃薯商品“黄金产业带”。
1.4经济条件优势榆林是能源化工大市,“油、气、煤、盐”等能源资源丰富,是陕西省仅次于西安的第二大经济大市,但榆林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北部6县(区、市),其GDP总量全市同时,社会资本投资马铃薯产业热情高涨,明杰、中稷、毛乌素绿洲、绿天地、沙源、荣泽等企业投资建设大型专业化生产农场,累计投入资金5亿多元,为榆林市马铃薯适度规模化发展树立了典范,榆林北部的马铃薯
1.5种植基础优势马铃薯是榆林北部的传统优势农作物,在解决城乡居民温饱问题、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功不可没,有着马铃薯种植的固有“情结”[5]。 由于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立地条件复杂,农作物类型多样,马铃薯一直是当地种植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保持着稳定的种植面积和较高的产值份额。 “十三五”期间,北部6个县(区、市)把马铃薯作为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特别是定边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富民强县,县乡两级政府和广大农民达成共识。
2.1品种结构不合理榆林北部马铃薯主要品种有冀张薯12号、丽薯6号、稀森6号、陇薯7号等,均为产量较高的生鲜食品种,低还原糖,适合全粉、马铃薯(切片)加工的主食化品种种植较少,目前的马铃薯
2.2水肥药利用率不高目前榆林北部马铃薯产量较高,家庭农场马铃薯平均产量超过45 t/hm2,但生产中为了追求高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喷灌也一直使用,过度使用水肥料是马铃薯产品
2.3土传病害近年来普遍存在,马铃薯种植效果好于其他农作物,榆林北部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不愿复种,连作年限一般在3年以上,连作障碍导致的土传病害逐年加重,微量元素缺乏和土壤有益微生物减少,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2.4精深加工不足目前榆林北部马铃薯主要以销售鲜薯为主,加工企业较少,且主要以粉条、粉丝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土豆(切片)、全粉等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主食化加工产品更少,将榆林马铃薯产业
3.1产业发展对策3.1围绕扎实实施指导思想“六稳”工作和落实“六保”任务,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两条主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榆林以北马铃薯产业资源优势
3.2指导原则3.2.1坚持市场指导原则,榆林根据马铃薯市场消费需求,重点发展鲜薯、加工兼用型品种,发展因地制宜的简单高效栽培模式,提高马铃薯鲜薯和加工产品质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榆林北部马铃薯
3.2.2坚持标准引领原则当地加快制定榆林沙地马铃薯全产业链技术标准,推进马铃薯品种、脱毒、生产、病虫害防治和产后加工、贮藏、营销等环节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推动榆林北部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
3.2.3坚持品牌推广原则,根据榆林北部马铃薯资源存量和产业基础,当地全力打造榆林“沙地马铃薯”区域公共品牌,将马铃薯资源集中在优势产区、龙头(生产、加工)企业,辐射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
3.3发展对策3.3.1加强组织领导在当前全国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的大背景下,结合榆林北部马铃薯产业实际,把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作为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产业之一,推动产业发展
3.3.2实施品牌战略之一是加强“三品一标”和“农业良好规范”认证。 依托“榆林土豆”、“定边土豆”、“靖边土豆”等现有地理标志产品,努力扩大榆林“沙地土豆”知名度。 二是发展“互联网”,与AlibabaCloud (阿里巴巴云)、华为、中国芋头网等在线贸易合作,积极开展土豆网络营销活动,促进土豆鲜薯和加工产品的
3.3.3加强科技支撑2008年,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榆林综合试验站成立。 技术委托方为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此外,医院还被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厅授予“陕西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陕西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等科研平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立了“马铃薯试点示范所”。 榆林要加强这些科研平台与中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合作,为北方马铃薯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提高科技到达率和普及率,切实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
3.3.4发挥辐射作用的当地加快建设土豆科技示范基地、产业示范园,集中展示榆林近年来土豆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等科研成果,同时支持土豆生产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要探索新技术全面推广模式,努力扩大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复盖面,努力提高马铃薯科技水平
3.3.5发展精深加工,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先进加工企业来榆建精深加工企业,填补当地精深加工的“空白”。 二是对现有土豆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增产,促进榆林本地土豆加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延长榆林北部土豆产业链; 第三,发挥榆林沙地马铃薯商品性状好的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鲜切加工,改变榆林北部目前只有鲜薯销售的不利局面,努力提高榆林北部马铃薯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略述作者:王美霞方玉川汪奎张艳府谷县木瓜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陕西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者简介:王美霞( 1977-),女,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 方玉川基金: 2019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陕西省协同创新推进联盟示范推广项目( LM201905 ); 资料来源: 《农业科技通讯》期刊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