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题:乌蒙山区春耕新景:土豆基地来了“科学家”
新华社记者林碧锋、陈冬书
春天的锄头破土,种下希望。 现在正好是乌蒙山区土豆播种的季节。 春风中,红色的土地上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整地、播种、施肥……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水磨镇,很多村民都在连片土豆种植基地忙碌。 27岁的麻村村民杨富兴弯下腰,沿着笔直的沟种下了垄。 他说:“我们工作到下午6点。 大家都希望有很多方面。 ”。
作为当地马铃薯产区之一,近年来鲁甸县成立了新兴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通过对省内外科研院所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和杂交品种系统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当地推广的马铃薯新品种,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发展马铃薯种植产业。
村民在鲁甸县水磨镇土豆种植基地工作。 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
50岁的刘飞戴着白色鸭舌帽和眼镜,没有锄头,也没有肥料。 在忙碌的村民们之间,似乎“与众不同”。 他穿梭在田埂之间,微笑着与村民交流,有时弯腰仔细观察播种的细节。
经过观察,刘飞把在附近工作的10多名村民召集起来,耐心地说。 “请注意薯种的密点。 播种密度变高,可以抑制薯的大小。 同时把垄抬高,把沟挖深,才有利于种薯出苗。”
原来,刘飞是水磨镇农业农村与集体经济发展中心农业推广研究员,也是新兴土豆专业合作社的技术顾问。 今年以来,水磨镇已派出10多名农业技术指导员到田间地头,指导春耕备耕,刘飞是他们的带头人。
农业推广研究员刘飞(左一)指导村民春耕。 新华社记者林碧锋摄
作为研究员,刘飞与土豆打交道已经20多年了。 他指着眼前的土地说,这块地往年种的品种是“红薯505”,今年种的是“红薯108”。 它是一个新品种,具有三个显著优点,抗病性好,亩产高,品质好,因此市场好。
30岁的水磨镇滴水村村民张兴彩正忙于施肥。 她头戴白色绣花帽子,身穿红褐色围裙,卷起袖子,左手抱着簸箕,右手抓肥料,轻轻地放进沟里的垄里。
“农业技术指导者非常认真地教了我。 我们知道怎么种、施肥、挖沟。 如果有不能做的事,随时可以问。 ”张兴彩说,这几天,她和60岁的村民张碧翠挤在一起,两人合作可以每天种一亩多土豆。
“他们叫我‘科学家’,遇到难题就来找我。 ”刘飞说,这是大众对他工作的认可。
“马铃薯栽培技术指导贯穿春耕全过程。 ”水磨镇农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心主任陈兴龙说,“播种前要指导人们平整土地。 播种时需宣传种薯栽培技术指导、栽培行距、粒间距、农家肥和复合肥使用比例,后期宣传病虫害防治知识。
村民在鲁甸县水磨镇土豆种植基地工作。 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
刘飞说:“据我们监测,目前水磨镇马铃薯亩产达到2.3吨左右。 ”。
往年这个时候,杨富兴已经外出打工了,今年他刚种完家里的三亩地,就和妈妈一起去土豆基地工作。 他说:“和过去相比,现在有农业技术的指导,种薯和化肥都是用汽车运到田地里的,播种效率高,我们每天有100元的收入。 ”。
春光正好在乌蒙大地上孕育着希望的种子。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