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渔业历史悠久。从最早的1902年在呼伦湖水域进行捕捞生产到今天由天然捕捞和人工增殖、养殖并举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和“以养为主、养殖、增殖、捕捞相结合”的淡水渔业发展方针,并根据全盟渔业资源现状,确定了“东养西捕”的指导思想。在调整和加强各级水产管理机构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加强了渔业资源的保护,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在渔业发展资金上突出了种苗生产和人工养鱼;国营企业落实多样化承包责任制,实行“以鱼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在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上鼓励承包经营;各级水产部门的工作从“行政型转变为指导服务型”,做好生产服务与技术培训;盟内开始进行了资源普查,制定渔业发展规划,渔业逐步走向了科学发展的道路。1978年,全盟鲜鱼总产量9296吨,产值1188万元。到2007年,全市鲜鱼总产量达到28337吨,产值22330万元。分别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205%和1780%。  一、捕捞业 呼伦贝尔市渔业捕捞生产主要集中在我市岭西地区,由达赉湖渔场、陈旗渔场、东期渔场和满洲里二卡渔场四个国营渔场进行捕捞生产。额尔古纳河流域其它水面及嫩江流域存在群众渔业从事季节性捕捞生产。进入九十年代后,我们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了鼓励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多种渔业经济并存的政策,达赉湖渔场和陈旗渔场转制为股份制渔业企业,东期渔场和满洲里二卡渔场承包给个人经营,由于放活了经营机制,水面资源得到充分利用。1978年全盟渔业捕捞水面有317万亩,产量9168吨。到2007年,捕捞水面达到376万亩,产量21297吨,增长132.3%。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颁布实施,我市捕捞生产依法严格执行禁渔区、禁渔期的有关规定,坚持捕捞许可制度和捕捞限额制度,实行“定人、定量、定船、定网”的管理措施,依法规范生产,渔业捕捞生产得到持续、稳定增长。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我市渔业资源现状,2003年开始加大养、捕结构调整力度,捕捞业保持零增长,渔业经济的发展靠养殖业的发展来实现。第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