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广东省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偏南的西江、北江下游出海处,水产养殖业发展得天独厚,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然而,随着做水产养殖经营的人越来越多,同质化竞争一度变得非常激烈。这个时候,质朴勤劳的养殖户们主动求变,用一个个奇妙的法子将创新产品推向市场。"瘦鱼肥荷包"便是众多创富故事中的一个。如今,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单纯"瘦鱼"已经不能一呼百应,"无公害"作为一个新的流行词汇,对渔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周,中山健康产业感受之旅走进港口镇港南水产养殖场,数十位市民代表亲眼目睹了这个广东省无公害水产品基地的风采。 无公害养殖保健康    那么,“瘦鱼”和“无公害”又是怎么结合起来的?黄锦华告诉记者,把一条3 公斤左右的鱼养瘦的过程,本身就是让鱼更加健康的过程。他说,把鱼养“瘦”能够提高鱼的品质,减少鱼的病害,是一种健康生态养殖的过程,符合自然环保和无公害的特点。    也许有人会认为,不给鱼喂食可以减少很多污染来源,如果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恰恰相反,那些从来不知饥饿为何物的鱼一旦缺少食物,会把所有能找到的东西吃进肚子里,而水体污染才是渔业养殖病害的一大源头,因此,只有把好鱼塘的环境关、水质关,才算真正掐住了污染源。    在这段把鱼养“瘦”的时间里,要保持水质的干净,控制塘水含氧量;不向鱼塘投放任何饲料、生物添加剂和渔药;偶尔在鱼塘撒些盐,一来可以消毒,二来可以刺激鱼的活动频率。持续一段时间后,鱼的脂肪和“赘肉”会逐渐减少,肌肉变得有韧性。更重要的是,鱼体内的药物残留也在这个过程中减少,鱼的抗病能力也大幅提升,减少了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据说,经这种“饥饿疗法”瘦身排毒之后的鱼,连鱼肠都非常干净,一条鱼下锅15分钟即可蒸得通熟,还能做成鱼生吃。    一个细节即可看出瘦身之后的鱼多么具有活力:现场工作人员从鱼塘中捞起一条2公斤左右的鲩鱼,放到地上准备让记者拍照。不料还未及闪光,那鱼就来了一个“鲩鱼打挺”,从距离鱼塘两米多远的岸边跃入水中。 他人养肥我养“瘦”    提起港南水产养殖场,多数业内人士都不会陌生,这里是港口镇的水产品流通大户,是挂靠在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注册基地,2004 年就成为当时该镇唯一的省级无公害基地。但是,对于这里的养鱼方式,首次来到这里参观的人则往往要花点心思来“消化”。    据养殖场负责人黄锦华介绍,在这里,养殖户不是将鱼苗养大至成品鱼,也不是将成品鱼继续养成大规格鱼,而是将成品鱼放在水塘里“吊养”大约40天,期间不投喂任何饲料,把大鱼变成瘦鱼。一般来说,吊养之后的鱼重量会 “缩水”20%左右,瘦身之后的鱼肉质结实、爽滑,没有泥味、腥味,且更加健康,受到各地市场的欢迎。据悉,这里每天为香港、深圳、珠海、广州等地供应鲩鱼、鳙鱼达8~10吨。看似流通量大,实际上360多亩水塘总共只有4个人劳作,最少的时候只有2个人。    在消费者口味越来越高、传统养殖陷入同质化僵局的时候,仅读过三年小学的黄锦华凭借一股韧劲和积极开拓、主动求变的精神,把竞争力不强的四大家鱼打进香港,不仅自身率先实现传统与市场的对接,还为他人提供了经验,带动了港口镇四大家鱼的养殖,成为渔农增收的一大主力。黄锦华也被授予“广东农村青年生产经营能手”称号。 严密的准入、监管措施保安全    鱼在瘦身过程中可以保持无公害,但前面说到,这里的鱼是从别处买来,如果鱼在进入基地之前已经染病,又该如何是好?面对记者的疑问,黄锦华表示,这里的准入标准是同样严格的,不是随便从渔民那里收购;为水产基地提供成品鱼的下游供应商,也都属于中山水出的注册合作基地。从鱼苗孵化场开始,一路下来组成了一个从养殖到加工到流通的链条,其中每一环节都有严格的监管程序。    据悉,凡属中山水出的合作养殖基地,都有系列措施确保水产质量,实施健康小区养殖。比如,在有关部门备案注册了 "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养殖场",并纳入中山水出的统一管理,所有养殖场实现高标准养殖,规范管理,严格药品、饲料投入,保证水质;对每批销出的鱼苗颁发"出生证",全程造册登记,从源头把好塘鱼质量安全关。此外,中山水出会派出技术人员不定期到合作场检查、督促、指导养殖等。除了自我监管外,相关部门的监管措施同样一丝不苟。水产局会定期对养殖基地进行水质检测,农业局则会定期抽取鱼样,确保鱼肉能够安全上到餐桌。目前,全市各个镇区都设有鱼虾养殖病害测报点,为及时抓好水产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专注养殖 确保质量    听着关于无公害养殖基地的介绍,不觉已到中午时分。参观的人们开始寻思着到哪里能够试试新鲜的鱼肉,然而举目之处都没有食店的踪迹。据了解,近年来,为追求经济效益,一些鱼塘纷纷开始开辟副业,在鱼塘边上设餐厅,像山里人家那样做起 "农家菜"生意,但是,港南水产养殖场并没有跟风采取这种做法。黄锦华表示,现在很多外地人吃饭都喜欢就地取材,随取随食,在鱼塘边设餐厅肯定有市场,能够增加经济收入。但是,设了餐厅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生活污水和食物残余激增,对于一个传统水产养殖基地来说,很难确保这些排放不成为西江的"陆上污染源"。因此,目前还是全心经营好"瘦鱼"的老本行,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相关链接    中山市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并采取相关措施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认真组织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计划    按照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力度推行无公害水产养殖,同时做好技术支撑服务和检查监督等工作。    每年全市抽样检查草、鳙、甲鱼和鳗鲡等品种150个样品,检测孔雀石绿、磺胺类、土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甲基睾丸酮等六个项目,检查指标近200项次,检测合格率达96.5% 以上。同时,认真执行阳性样品追溯制度。一旦发现样本异常,立刻组织检查养殖场的渔药存放和使用情况,并对超标样本所处的养殖池塘采用施用微生态制剂、勤换水、少喂料等技术措施进行"净化处理",对其进行跟踪抽样检测。    ●积极开展水产品药物残留整治及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    重点规范苗种许可制度和规范用药制度,对没有申领《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场进行限期整改,确保苗种场发证率达100%。同时加强对养殖场的整治,尤其是重点检查养殖场的药物的存放和使用情况。彻底杜绝违禁渔药的存放和使用,对存放少量人用药(如葡萄糖)、化工药品(如福尔马林)的苗种场和养成场,也给予口头警告及责令其撤离药物。    ●改善、优化池塘养殖条件,为健康养殖打下良好基础    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崩塘浅的老化低产池塘的整治的力度,并把基塘整治当作体现广大渔农根本利益的"民生工程"来抓。按照高标准(通水、通电、通路、通桥,池塘面积6-12亩,塘深达2.5-3.0米,坡比1:1.5)整治老化的低产池塘,已成了我市池塘水产养殖在冬春季节的常规工作。大力推进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推进水产养殖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    ●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和防疫检疫工作    建设市级实验室,支持各镇区建设镇级水产病害防治实验室,建立市镇两级病防实验室网络。以中山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为主要技术支撑,依靠各镇区农业服务中心渔技技术力量,减少病、弱、残、次的水产品,从而控制好水产品质量。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市水产技术员到塘头为养殖户诊治水产病害260次,诊治鱼虾病面积1.3万亩,其中市级技术机构技术员先后31次到塘头为养殖户诊治鱼虾病1420亩。    ●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大力开展创渔业名牌活动    组织生产、流通加工企业进行HACCP 体系国际认证、出口欧盟注册和ISO 系列认证;同时积极制订和实施渔业地方标准,市海洋与渔业局与东升镇、珠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制订的《无公害食品脆肉鲩养殖技术规范》在全省推广应用。    ●积极应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对各种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高度重视,及时应对,避免出现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如市卫生局去年在市场上抽验田螺等水产品对霍乱弧菌呈阳性反应时,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市卫生局等部门当即在港口、民众、东升、西区等镇抽取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在20个样品中霍乱弧菌均未检出,排除了在池塘、江河带菌的可能性,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