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南宋建都临安(即今之杭州)后,改变了宋人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使得“北馔”和“南食”并为珍味。“北馔”多鸡豚,“南食”多海鲜。宋代“南食”菜品中,水产鱼虾类占很大比重,而浙江地处东海之滨,自古以来就是海鲜的重要产地,唐宋时,海洋捕捞和淡水养殖均有迅速发展。宁波(四明)所产的淡菜、蚶、蛤、石首鱼和黄岩鲛皮早成为贡品。至宋代,宁波(主要是舟山、象山)盛产海鲜,据粗略统计,就有黄鱼、箭鱼、鳜鱼、乌贼、银鱼、海鳗、鳓鱼、江瑶柱、淡菜等300多种。    大黄鱼是象山的特产,每年四五月渔讯期间,大黄鱼旺发,源源运往外地。大黄鱼,又叫石首鱼,《海味索隐》中说:“黄鱼,谓之石首,脑中藏二白石子故名。”此“石子”即是鱼头里有块骨头,其硬如石。大黄鱼有一定的汛季,志书上载:“坐车海中,春水既至,则群至海滨浅处散子,求鱼者闻水底鸣如鸭(大黄鱼初出水还能鸣叫),乃下网。其鱼夜视有光,鲜食甚佳,暴干成鲞,盖海味之珍。”    汪瑶柱,干了成干贝,是海味珍品。明州江瑶有两种:大者江瑶,小者沙瑶,唐宋间一直是贡品。史称“四明海物江瑶柱第一。一发即起,甘鲜脆美,不可名状。”宋时,酒楼或官廷筵席都有江瑶羹,石首玉叶羹等。苏东坡在《初食荔枝》诗中说:“似闻江瑶斫玉柱,更喜河豚烹腹腴。”赞美的就是明州的江瑶柱。他还在注中说,荔枝原味,果中无比,惟江瑶柱和河豚鱼近之。过去,我们象山也产此海味珍品江瑶柱。    唐代以前,食蟹的方法较为简单,或蒸食,或酱蟹,糟蟹。宋代南食中食蟹的方法多样而精致,有蒸、炒、酿、糟、取肉作羹等。而我们宁波、象山一带的炝蟹,是一种独特的制作方法,它渊由宋代《吴氏中馈录》中的“蟹生”一法。其中最具特色的要算“蟹酿橙”了。南宋美食家林洪在其书上说:用黄熟大橙子,截顶后,挖去橙内肉,仅留少量汁液。然后用蟹膏、蟹肉充实其内,仍用截下的顶盖合上,再放进锅中蒸熟。吃时蘸酒醋盐等调料。这道深秋的风味菜,因其烹制独特,滋味异常,蟹橙二味谐和,无蟹之腥,无橙之酸,清香而别有一番风味。    宋人南食中以虾为菜的也很多。其中用虾鱼之肉制作成鱼丸、虾丸的,在那时最受欢迎,时人称为“水龙丸子”,香嫩可口。石浦的鱼国也久负盛名。当时,还有一道出色的珍馔,叫“虾鱼笋蕨羹”。以鱼虾和笋蕨两种不同的东西,一起供奉食用,故也称“山海羹”。山珍中的嫩笋之类与鱼虾海鲜组合烹调,由此产生的复合味,自然是美味绝伦。    毋庸讳言,宋代南食中的这么多海鲜珍肴,它的海鲜原材料很多是由我们象山提供的。再说,南宋都城临安和象山在地域上相近,人们交往频繁,有力促进了象山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象山人在朝廷任职的也多起来,故在海鲜烹饪上技巧手法的交流,肯定也不少,对宋代南食的发展起推波助澜作用。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