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湖南耒河连发现"怪鱼" 疑为野生中华鲟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09060107272457.jpg>网友展示“中华鲟”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09060107274770.jpg>发现“中华鲟”的耒阳市黄市镇水段(实习记者 刘乐)“耒河里发现了野生的中华鲟!两天内连续两条被卡在水电站的闸门里。”近日,耒阳网友黄市镇村民李金键向记者爆料:在耒阳市耒河段发现了中华鲟,并称此事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震惊。 据李金键回忆,5月23日中午,当地的上堡水电站放闸时,一条大鱼被闸门卡住。一村民见鱼不小,便在水还没放完的情况下就冒险下河捞鱼。捞上来一细看,村民傻眼了:只见那条鱼头部细尖,体呈纺锤形,鱼脊上披着“硬甲”,长相十分怪异。 当地人从未见过这种鱼,纷纷跑来看稀奇,甚至有人怀疑“捞上了怪物怕不是吉兆”。 在场的李金键觉得这条鱼极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于是立即跑回家上网查询。通过和网上的中华鲟图片做对比,李金键初步断定被卡死的鱼就是中华鲟。 无独有偶,5月24日早上6时许,在上堡水电站附近,李金键又遇到了一条外形一样的鱼。“当时一村民提着一条受伤的鱼叫卖。卖鱼的村民称也是卡在放水闸门里后被捞上来的。我瞧着那鱼和前一天被卡死的鱼一模一样,便花40元把它买了回来。”李金键买下的这条“中华鲟”重约4斤,鱼尾部位受伤严重。到家后,李金键赶紧向邻居借了制氧机为其人工供氧,并拨打电话向耒阳市相关部门求助。 11点左右,耒阳市畜牧水产局相关负责人赶到李金键家,确定李买下的为野生中华鲟,并对这条中华鲟展开抢救。因伤势严重,中华鲟于当天下午4:25分死亡。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当地社区流传的信息称那几天在黄市镇下游的泗门洲也有人发现了中华鲟。 为此,记者联系了当地有关部门。黄市镇镇政府一郑姓工作人员称经专家鉴定,发现的怪鱼确实为野生中华鲟。而耒阳市畜牧水产局却未对此事给予正面回复。耒阳接连发现的怪鱼是否就是野生中华鲟,耒河是否存在着野生中华鲟种群?本网记者将继续关注。 后附中华鲟简介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09060107290714.jpg>鱼受伤的部位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09060107292845.jpg>已死亡的“中华鲟” 中华鲟(Aclpenser Sinensis Grdy)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中华鲟属硬骨鱼类鲟形目。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一直延续至今,生活于我国长江流域,别处未见,可谓“活化石”。 中华鲟虽然个体庞大,但却摄食“斯文”,只以浮游生物、植物碎屑为主食,偶而吞食小鱼、小虾。据统计,长江上游每年可产中华鲟2、3万公斤。但近年来捕捞过多,加之此鱼繁殖率低、成熟期长(10年左右),其种群数量已日趋减少。为使这种我国特产的“活化石”免遭灭顶之灾,有关部门已把中华鲟列为保护对象。但有些具体问题仍有待解决。譬如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后,切断了中华鲟由海口上溯金沙江生殖洄游的通道,以致那些大腹便便的母鲟,被阻于坝下而丧身。如何解决坝区的鱼道问题,已迫在眉睫。我国曾在辽宁北票晚侏罗世(距今1亿4千万年前)地层中发现过鲟类化石,名北票鲟。这种鲟只在两体侧有一行侧线鳞,其它体表裸露,与中华鲟体披五行鳞者不同。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