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11101415201230.jpg> 珠江口生蚝含铜超标740倍,在中国1.8万公里海岸线并非孤例。大量的海洋公报和研究报告显示,海产品正饱受重金属、赤潮和有机物之害,有机物有致癌之虞,但研究和检测却长期被忽视。 广东媒体正在聚焦珠江入海口生蚝铜含量超标740倍时,2011年10月9日中午,在温岭市温峤镇横路头村,地处中国重要海水养殖基地之一的乐清湾,黄有根正在吃碗里的生蚝煎鸡蛋。 这名48岁的农民不吃自种的稻谷已有8年。自从村中频发的癌症被证实与重金属污染有关后,他一直小心翼翼。但现在,海产品也许将不得不成为他新的饮食禁忌。 这是中国近海污染的写照。近年来,陆源污染持续威胁1.8万公里的海岸线,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南方周末记者发现,除了重金属之外,更直接的危险来自赤潮,而有机物污染,可能是最为致命的威胁,但却被忽视。 陆源污染之祸 10月2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2010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称,2010年珠江八大入海口携带入海的污染物约108.1万吨,导致部分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海洋环境检测人员告诉媒体,重金属污染很大程度来自化工企业的偷排污水汇入近海。这种陆源污染普遍存在于漫长的海岸线。乐清湾污染是陷入工业包围中的沿海城市一个缩影。 “金、银、钯、稀有金属……”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固废拆解业在当地兴起以来,黄有根对这些能换取金钱的贵金属名称,早已耳熟能详。 “鼎盛时期,台州至少超过4万人在做电子拆解。”温岭市一位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由于年拆解量达两百多万吨,一度成为“我国最大的废旧电机拆解基地”。村民们使用强硫酸和硝酸提炼金属成分,巨大的污染一度让清澈见底的桐山溪鱼虾绝迹。 “污水经排涝隧洞直接进入乐清湾,水体污染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产量和质量,污水排放严重时甚至造成养殖业区域内生物体的大面积死亡现象。”一份《乐清湾渔业环境中重金属污染调查及累计分布规律研究》报告称。 重金属污水顺流而下,一直汇入海洋,最终积淀在海鲜,特别是贝类体内,最终戕害食客健康。 这种陆源污染每天都发生在中国绵延1.8万海岸线众多河流入海口。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称:“2010年河流携带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入海量较上年明显增加。……总磷、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的达标率均有所提高,但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较上年未见明显改善,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较差。” “不同的生物体对于重金属等的富集和转化作用不同,有的重金属可能会在生物体内累积甚至转化为毒性更高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健康。”曾研究乐清湾海洋重金属污染多年的台州学院教授江锦花说。 对于乐清湾海产品养殖安全的担忧,早已存在多年。温岭当地官员承认,受拆解业的影响,温峤镇附近的温岭市温西片成为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地区,正成为海洋的一大威胁。 “海水中重金属浓度用普通的分析方法和设备难以准确测定。而生物体可以富集重金属,特别是双壳类软体动物,对重金属具有很高的累积能力。考虑到缢蛏和牡蛎(即生蚝)在东海沿岸分布较广泛,是东海海域重金属污染监测的最理想指示生物。”上海海洋大学副教授黄宏指出。 珠江入海口重金属严重超标的新闻,再次敲响近海污染的警钟。 近海全军覆灭 “中国海洋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整体性问题。”对海洋重金属污染研究多年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高工郭远明说。 从北至南,重金属污染无处不在。在北部的渤海湾,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河北省海域贝类养殖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表明,根据2009年10月同步进行河北省海域贝类养殖区海水、沉积物和养殖贝类质量的调查资料,河北省海域主要贝类养殖区贝类养殖质量处于较差水平,“除浅海养殖区外,河北省海域贝类养殖区生态环境亟待改良”。 而在东海海域,情况则更为糟糕。“水体中以铅和汞超标较严重,部分出现沉积物铜镉超标。象山港、乐清湾和九龙江口海域沉积物铜的超标率分别为41%、50%和25%。长江口、杭州湾等则镉超标。”2010年东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确定的8个重金属污染示范区的监测显示。 污染很容易就传递到了海产品中。2010年8月,东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对东海区近岸海域缢蛏、僧帽牡蛎、褶牡蛎、紫贻贝、文蛤、菲律宾蛤仔等12种海洋指示生物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局部海域的个别指示生物体内铜、锌、铬存在超标现象。 东海环境监测中心研究人员纪焕红等的一项研究报告同样不容乐观。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他们曾对上海市售海产贝类食用安全质量进行调查。对上海市四大水产品批发市场每月进行1次抽样调查的结果发现,“15种市售海产贝类中,2种处于危险食用水平。1种处于谨慎食用水平,处于基本安全食用和放心食用安全水平的分别有4种和8种。” “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除了保证养殖水体的安全限量外,部分贝类样品在上市前应该净化一段时间,排出富集的重金属等毒素。”他们因此建议。 沿海岸往南,在素被视为水质不错的北部湾,2008年,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借由海域江豚体内的重金属含量研究发现,“该地区受重金属污染已比较严重”。 在中国最大的“近江牡蛎”天然采苗区广西茅尾海,2011年广西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最新的研究结论则更让人吃惊——被研究的2种牡蛎的食用分级均处于重度污染水平,“2种牡蛎的食用价值受到了来自重金属的严重威胁,应谨慎食用”。 但亦有学者对海产品重金属超标表达了不同意见。“重金属超标确实存在,但其风险评估需要有毒理学实验。目前国内做的很少。我们很多的数据是基于国外的数值,由于人体不同,很多数值不一定完全准确。”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一位要求匿名的学者说,这两年,无论是国内国际上,重金属超标的标准也一直处于调整之中。 现行的2001年国标《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该标准规定了贝类产品中17项有毒有害物质的最高限量,已成为地方海洋渔业、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监督等部门指导贝类采捕和滩涂养殖的技术依据。 这项标准涉及重金属指标6项,分别是汞、无机砷、铅、铜、镉、铬。“标准设定的贝类重金属限值要求过于严格,甚至超过CAC、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的标准要求。”一位学者对照后说。 “有污染有超标,但危害可能并没有像数据反映的那么严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郭远明解释,也或因此,贝类中的重金属超标标准最近正在重新整理修订中。 有机物污染更应重视 与重金属超标相比,偶尔发生的赤潮可能对海产品安全具有更严重、直接的威胁。与重金属的累积作用不同,赤潮中产生的麻痹性贝病(PsP)、腹泻性贝毒(DSP)等贝毒素,可通过容易富集的贝类生物,对人体造成直接的威胁。 “上半年,闽浙交界处就发生贻贝中毒事件,导致多人腹泻。而以往食用贝类导致人死亡的案例也确有发生。”郭远明说。 随着污染物的增加,中国海域的赤潮依然难以消退。据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称,2010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69次,东海赤潮规模最大,为39次。 东海环境检测中心的监测数据则显示,东海每年赤潮的发生面积、次数和频率呈上升趋势,有毒赤潮的发生频率也有所增加。每年,长江口邻近海域都要发生十多次赤潮,其中有20%左右属于有毒赤潮。 “近年来温岭周边海域的赤潮也有此种趋势。”温岭市海洋与渔业监测站站长余文羚说,2010年夏天,温岭即遭遇两次赤潮,今年也已报告一例。与以往赤潮延续时间只有两三天不同,现在赤潮动辄一周以上,“以前就是很小的一片,现在一发作几乎看不到头”。 为了保障东海水产品安全,每年的5月和8月,东海环境检测中心都不得不进行抽检。为了更方便地测定赤潮危害,2010年科技部、上海和浙江三方投资六千万元,启动“重大海洋赤潮灾害实时监测与预警体系”科研项目,其中重要内容,即是能在2小时内测定贝肉是否含有赤潮毒素的“快速检测试剂盒”。 持续性的有机污染物也不应被忽视。东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一位要求匿名的学者说,“目前中国对有机物的污染还是检测不够,研究、监测都有所欠缺。” 与急性的赤潮、容易富集的重金属污染相比,有机物污染大多有致癌作用,有机锡甚至能导致性别畸变。“致癌是长期的作用,可能过二十年才能发现这样的证据。那时候就偏晚了。” 郭远明的看法与之相同,与重金属污染检测相比,“有机污染物由于起步比较晚,监测技术、评价技术都不是很成熟,风险评估也才刚刚起步,有时很难下结论。” 台州学院教授江锦花2007年对台州湾五种海洋生物体内多环芳烃(PAHs)的研究,直观描述了此种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它不仅具有较强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还具有免疫毒性,扰乱生物体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正常功能,而且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会导致生物体内酶失活、蛋白质结构变化、DNA断链和脂质过氧化等一系列机体氧化损伤,并进一步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 令人担忧的是,“PAHs能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放大,生物体内PAHs浓度甚至达到环境中浓度的几十到几万倍,最终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但也有学者表达了乐观的估计。“对浙江居民来说,目前食用贝类、龙头鱼和脊尾白虾可能不会对其构成致癌风险。”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中心分析室主任方杰在其文献中称。 但方杰亦表示,这样的评估基于浙江沿海普通居民的平均水平而言。“对于渔民或其它以海产品为主要消费对象的人群,每日消费率可能会远高于普通居民的消费水平,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致癌风险。”南方周末记者试图向方杰请教此种评估依据时,方杰以过于敏感为由,婉拒了采访。 “最关键是在源头上监控起来。如果上市销售之前加强检测,在原产地和市场流通两道环节上控制住,中国的海产品安全还是有把握的。”东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一名学者说。(吕明合)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