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要建设由“苗种到餐桌”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并非易事。中间涉及的环节很多,在苗种、成鱼养殖、运输、加工、仓储、销售等环节都有可能出问题。因此,水产品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和行业很多,从业人员也很复杂。本文只就养殖这个环节,谈点看法。        一是宣教先行。现在宣传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多停留上面或一些重点的养殖基地,分散的养殖基地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许多养殖户多采用一些传统的作法和经验,有时是好心办了坏事或者是无心办了坏事也不知道,这是最危险的。因此要宣传到位,尤其是一些分散的养殖基地,要让他们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教是要使每位养殖者知道,如何保障本养殖区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要让他们知道怎样办好这“回事”。这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在养殖环节不出问题的关键。否则是“下岸筑漏”、“亡羊补牢”,收效不大。因此,基层的行业管理部门,很重要的一着是如何使本辖区的养殖者,都知道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能逐步实行职业制,我看是发展的方向。        二是改善条件。要改造水产养殖区的基础设施,从池塘一块看,淤泥是个大问题。淤泥沉积时间长、成分复杂,池底的土质,直接影响水质,水质影响水产品的品质及安全。以清淤为主的池塘标准化改造,是质量安全监管的必要条件。目前,各级政府投入进行标准化改造量还是很小,集中连片的精养区要改造一次都不容易,农用塘、坂塘就更困难了。因此,以各级财政资金为引领,整合多方资金,进行池塘标准化改造,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        三是准入制度。要探索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从市场入手,各级地方政府,要象上海、武汉市等地一样,通过“反弹琵琶”促水产品质量安全。对一些不安全的水产品,通过市场的办法进行选择、淘汰,我看作用会更好。单靠宣教“说尽千言万语”,不如不让它进鱼市、超市管用。        四是强化执法。要建立“检打联动”、“监管联动”机制,严查质量安全事件。对进入养殖区的苗种、饲料、渔药等物质,要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分清责任,逐项追究、逐事追究,并建立问责制。要象重视交通安全一样,通过反面教材做宣教工作。        五是信息管理。要逐步实施信息化管理,要把养殖区的产品建立“户口簿”和“身份证”,只有这样,才能有据可查,有证可查。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