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近年来,白云湖镇依托丰富的淡水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科技兴渔战略,积极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奏响了兴渔富农 “四部曲”。2011年,全镇各类水产品产量12400吨,实现渔业人均纯收入2.1万元,是全镇人均纯收入的2.2倍。调结构,提效益,奏响“增收曲”前些年,郑码村养鱼大户刘鹏单纯养鱼,收入不稳定。2009年,他在镇党委、政府的扶持引导下,建起了集垂钓、观光、旅游、餐饮、游乐于一体的“白云湖生态休憩园”后,3000平方米的养殖水面和台面一下子让他每年多赚30余万元。据了解,白云湖镇现有1.5万亩高标准连片精养鱼池,是全省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但是,由于产业单一,致使全镇水产养殖始终在低水平、低档次上徘徊。为此,该镇党委、政府转变思路,科学决策,跳出渔业抓渔业,把休闲渔业、绿色养殖作为特色渔业产业优先发展,先后建成了占地8000亩的“淡水养殖产业园”、“高效渔业观光园”、“生态渔业休憩园”等三大休闲渔业园区,拉长了产业链条,扩大了水产养殖的内涵和外延,带动1200余户群众户均增收2000元。抓质量,树名气,奏响“品牌曲”5月26日,“2012白云湖生态甲鱼推介观摩会”隆重召开,白云湖生态甲鱼现场接受来自济南、青岛等地客商“检阅”。山东胶东人家大酒店董事长向仁莲说:“我们从三年前就采购白云湖生态甲鱼,有品质的保证,有品牌的支撑,白云湖的生态甲鱼让人很放心”。品质是产品的核心和关键,品牌是产品的标志和象征。近年来,部分渔民受眼前利益的驱使,“萝卜快了不洗泥”,选品种只惟成本不看品质,没有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致使全镇渔业经济增长缓慢,良好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针对这一问题,该镇在品质渔业上大做文章,通过严格执行一系列行业无公害生产标准,获得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成为全国首批无公害渔业生产基地,白云湖水产品远销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知名度不断提高,生态甲鱼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醉鱼肠”、“醉甲鱼”等产品获“山东十大畅销产品”称号,“白云湖”、“百脉泉”等一个又一个的农字号商标,使该镇的农产品销售告别“提篮小卖”,走向“盛装远嫁”。转方式,增技能,奏响“科技曲”白云湖淡水养殖示范园内,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王雷博士正在讲解生态甲鱼的养殖方法,从水质调试、饲料选用、鱼病防治等方面进行耐心细致地解答,广大渔民听得意犹未尽。无论是产业的发展,还是品牌的形成,背后都离不了科技的支撑。近年来,该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建起了高标准的淡水养殖研究所,常年聘请山东农业大学、中科院海洋水产研究所的教授为顾问,定期组织培训,为渔民们提供了技术帮助。同时,为切实搞好科技服务,把养殖技术真正送到池头塘边,送到渔民手中,该镇适时引导群众成立了“渔业无公害生产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从饲料、渔药、销售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切实提高了渔民科学养殖技能。今年以来,已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4次,培训群众500余人次,各类养殖协会会员已发展到500余户。谋全局,看长远,奏响“生态曲”“我们通过投喂专用饲料、调节水质、合理放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养成的甲鱼,虽然在数量上有所下降,但是由于保持了近似于自然生长的环境和特性,使得甲鱼品质大大提升,在成熟前就已被订购一空”。刘鹏抑制不住丰收的喜悦。去年以来,随着白云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列入小清河三大综合治理工程之一,如何退渔还湿,解决水产养殖对湿地环境污染,走科学、绿色、可持续养殖的问题,成为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此,该镇多次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考察论证,一致认为退渔还湿,退的是不合理的养殖方式,科学养殖与保护湿地并不冲突,从而形成了生态养殖的思路,即通过降低放养密度,改善水质环境,投放自然饵料等生态养殖模式,降低产量,提高质量,一方面实现水产养殖“零”污染,另一方面让广大渔民减产不减收。目前,该镇利用350亩鱼池进行了生态养殖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下步将逐步推广这种养殖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