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作为2013年重庆市科技活动周主题活动之一,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今天对外展出了中华鲟、白鲟、达氏鲟、胭脂鱼等濒危鱼类。遗憾的是,一些躺在实验室中的冷冰冰的标本让参观者唏嘘不已,我们已经10年以上没有在大自然中见到有些鱼种的活体。    胭脂鱼在30年前常能捕捞到 现在已属濒危    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是2004年由重庆市科委批准建设的,主要以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濒危鱼类、重要经济鱼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位于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今天,在该实验室1200平米的温室大棚内,许多平时我们听说过但是没见过的鱼种,在这里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其中,最出名的要数胭脂鱼。    在一个大型的鱼缸里,游动着7、8尾身形奇特,有着黑黄条纹的鱼。实验室工作人员说,这就是胭脂鱼,别看现在是这种颜色,等养到4、5年后,达到性成熟期,它们的颜色就会变得鲜红艳丽,色如胭脂,名字也由此而来。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实验师蒲德永称,这种胭脂鱼全名叫中国胭脂鱼,属鲤形目,是胭脂鱼科四十多种鱼类中唯一分布于美洲大陆以外的种类,为我国特有珍稀鱼类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胭脂鱼体型奇特,色彩鲜艳,被认为是观赏鱼族中的珍品。    蒲德永说,胭脂鱼自然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流及其支流,上个世纪80年代前,许多地方都有捕捞记录。近20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河流环境变化以及中下游通江湖泊的减少,胭脂鱼在长江水系中的资源量明显减少,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中被列为濒危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乱捕和误捕告诉我们:普及科学知识很重要    在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的标本陈列室中,有中华鲟、白鲟、达氏鲟等濒危鱼类的标本。    “近些年,野生中华鲟还偶有发现,但白鲟、达氏鲟的野生活体已有10年以上没有出现过了,已属功能性灭绝。”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实验师蒲德永说,所谓功能性灭绝,就是达到一定年限没有在大自然中出现过,生存的条件基本不具备了,很难再繁殖起来。听到这些,现场参观的人无不唏嘘不已。    蒲德永说,这些濒危鱼种数量的急剧减少除了和生存环境的恶化有关,人为因素也是主要原因。一些渔民缺乏科学认识,不知哪些鱼该捕,哪些鱼不该捕;什么时节该捕,什么时节不该捕。总之,一网下去,捞着什么是什么,禁渔期也照样作业。    而有些纯属误捕,捞到珍稀鱼类也不认识,就把它们和普通鱼一样吃了。“重庆境内近些年常有胭脂鱼误捕记录。”据北碚区渔政站站长王笛介绍,从1984年至今,仅北碚区江段的渔民就误捕到胭脂鱼12尾,其中1991年8月在毛背沱江段捕获最大个体重8.5公斤。    “通过科技活动周期间这些濒危鱼类的对外展示,可以让大家认识它们,了解它们,最终做到保护它们。”蒲德永说,每年的2月1日至4月30日,是长江、嘉陵江鱼类的重要繁殖期,这段时间是绝对禁止捕捞、垂钓的,但有些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电鱼、炸鱼、毒鱼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严重破坏着鱼类资源。通过科技知识的普及,科学手段的管理,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保护鱼类的重要性。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