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曾令旗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济。简短几句话,则为水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指明了方向。近些年来,洪湖市围绕转变土地经营机制、创新养殖水面流转,大力推进水面规模经营,探索用市场的理念激活农村沉寂的水面,水产业出现了多元化投入、多要素组合、多模式并存的发展势头。据了解,全市放养水面86万亩,其中:实行水面流转面积74.6万亩,占放养总水面的86.8%,涉及渔民近8万人,吸纳各类资本近20亿元,极大地激发了渔民生产的积极性,较好地促进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现代渔业期待养殖水面有序流转现代渔业是传统渔业之后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形成渔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然而,现在一部分地区的水产还局限在野外捕捞和一家一户地粗放养殖之中,投入不足、技术落后、基础环节薄弱等问题使水产业一直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分散经营状况下,不同程序地制约现代渔业的发展。对此,我们以现有养殖水面为阵地,积极探索新型渔业生产方式,引导渔民合理流转养殖水面,效果十分明显。1、水面流转为吸引社会资本找到途径,助推渔业设施化建设。渔民养鱼缺投入是一个普遍现象,洪湖市乌林镇叶洲村远离居住地10多公里,有3538亩鱼稻插花种养的低效田,鱼池淤积像“碟子”;沟渠堵塞,丧失进排水功能;路不通车,电不够用,往往是贷款养鱼、赚钱付息,部分渔民只有弃池外出打工。2012年,德炎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抓住人们“遥田不富”的心里,主动出击,租赁这片土地,他们按照“鱼池标准化、道路网络化、排灌独立化、养殖机电化”的要求,投资2212万元,将原有的不规整的83个鱼塘和插花田进行统一规划,改造成容水深度2.5-3米的标准化鱼塘135口,累计清淤挖土948746立方米、修建硬化路面8.3公里、改造进排水涵闸3座、电力增容3外、整改高低压线路8.4千米等,在不断改善水产养殖环境的生产条件的同时,又着手配置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和建设疫病远程诊断及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叶洲村老百姓兴奋地说:港北这块地不流转出去,这辈子不想走“水泥路”。2、水面流转为水产板块建设提供空间,助推渔业集约化经营。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到户后,农民对土地使用的思维不一,在水产开发的过程中,鱼池不连片、板块规模不大、水面产出率低。洪湖市六合水产公司在洪湖围堤旁的螺山镇租赁跨村组水域滩涂34800亩,通过整体改造、连片开发,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每年培育蟹苗30.4万公斤,已成为洪湖水产板块建设的一大亮点。原本鱼、粮交错种养的状况得到了完全改变,整个渔区基本做到 “塘成方、电成网、路相连、渠相通”。随着水面流转机制的不断灵活,像六合水产这样有实力的企业,纷纷下乡抢占“制高点”,通过大面积的水面流转,目前我市养殖水面超过10万亩的乡镇3个,过万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达6家,过千亩的村组239个,全市初步形成“四沿一带一园”的水产板块大格局。3、水面流转为渔业科技推广开辟新路,助推科技创新。随着渔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逐渐解除渔民那种人放天养的粗放经营模式,一些有实力的工商企业参与水面流转,他们带来先进的理念、开放的意识,洪湖长河水产租用瞿家湾镇瞿家湾村500亩水面尝试地下卤水繁育蟹苗,他们高薪聘请山东潍坊科技学院副教授李群峰等专家,驻洪湖现场指导,通过近十年的反复试验,基本掌握其核心技术,开始规模繁育生产,是内陆地区首家自行繁育蟹苗的养殖企业,获国家专利、湖北省科技发明奖。还有闽洪集团租赁乌林镇范洲村500亩水面创办“洪湖清水科技园”;名流集团租赁大沙二场6700亩水面,围绕洪湖“四化”同步示范,高薪聘请中科院水生所专家,进行名特优水产养殖和研发,还组建水产博物馆;浙江温岭许老板与厦门新荣腾虾苗有限公司合同,在乌林镇中沙角村租赁200多亩水面养殖南美白对虾,亩收入均在1.5万元以上。同时,一些水产企业落户洪湖后,还分别与一些水产科研院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采取代培技术人员、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病虫害防治等各种不同形式的合作,为洪湖水产科技创新注入活力。4、水面流转为产业结构调整奠定基础,助推水产产业化进程。养殖水面的有序流转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一个时期的经营权稳定在业主手上,让经营者享有高度的自主权,这些熟悉市场、有经营经验的业主就有用武之地。华贵水产是一家以水生植物加工为主的企业,为了保证加工原料,他们在万全镇租用南昌、街道两村1500亩水面,从事水生植物种植,企业有了放心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生产的泡椒藕带很快打入朝鲜及港澳地区。德炎公司加工美国斑点叉尾鮰,每年都为加工原料而烦恼。鮰鱼市场好,原料紧张,市场疲软,签的订单要贴钱兑现,水产品质量安全也很难保障。2011年开始,德炎公司先后在乌林、滨湖等地租赁养殖水面3万多亩,建原料基地,还被批准为出口备案基地。随之,他们建立企业自己的鮰鱼苗繁育基地和饲料加工厂,真正形成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企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5、水面流转为分化转移劳动力寻求出路,助推城乡一体化建设。水面有效流转最大的受益者是渔民,不仅鱼池集中调整成型了,道路也修通了,环境也改善了,很多地块成为休闲渔业、游客乡村游的首选地,渔民的经济收入也大大增加了,尤其是农村一些青壮年劳动力摆脱了土地的束缚,成为自由的劳动者,既可安心外出打工赚钱,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无后顾之忧的劳动者,又可在家为业主打工,再不须承担养殖上的风险了。洪湖市万全镇南昌村村民袁元军全家4口人,联产承包水面4.6亩,过去一家人都绑在这几亩鱼池上,一年收入不到1.5万元。去年,他把鱼池流转出去后,土地年出租收入3680元,夫妻俩安心外出经商,当年经营纯收入就达6万多元,家庭收入番了几倍。瞿家湾镇汉沙渔场渔民刘柏清,水面流转前家庭纯收入1.6万元,2012年将8亩水面转包后,俩口子给业主打工,业主管吃管喝,当年还获劳务收入3.5万元,加上水面流转费4000元和其它打鱼摸虾的收入,全年收入突破5万元。他高兴地说:水面合理流转就是好,可以让自己“离地不失权、离地不减收、离地不离乡”。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农民赚钱后返回创业,他们带回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技术,大同湖龙船河办事处王先钱,放弃武汉某化工厂总工、年薪20万元的优厚待遇,毅然回乡租赁水面200多亩繁养泥鳅,亩收入过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近千亩水面转产养泥鳅。二、我市养殖水面流转的几种经营形式养殖水面是渔民生存的基础,养殖水面的流转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引导区域内水面合理流转,既要遵循“确保所有权、稳定使用权、搞活经营权”的总体思路,也要尊重渔民流转意愿,考虑渔户经营能力,因地制宜,探索灵活多样的经营形式。我市养殖水面流转主要有六种类型:1、插花换成片(土地置换)。土地联系承包责任制推行30多年来,农户成为经营主体,农村行政组织按照宜渔则渔、宜粮则粮的原则,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总体规划,洪湖23.5米以下的低产农田均属开发鱼池的范围,各地也认真实施,但部分农民留田种粮保肚子的观念以及贫困家庭无力开发等多方面的因素,使一片片的水面开发地中总有一些插花田。为了便于管理,形成规模,将宜渔插花地块与旱地集中区田块进行土地置换,这种形式在我市黄家口、龙口、乌林、沙口、汊河、万全等水产重点乡镇运用比较广泛,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2、买断经营权。就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经营权永久卖掉,一般标准每亩5000-7000元,大部分都是在外找到比较稳定的工作或家庭主要成员的重大变故或收购方特别优惠的条件等,这种形式在我市大同湖、大沙湖、小港等农场性质的地方较为普遍。小港一大队养殖户陈泽忠20万元将自己30亩鱼塘终身买断。3、季节性出让。近些年来,小龙虾市场行情一直看好,小龙虾产业也发展很快,主要以虾蟹混养、虾稻连作为主。为了在有限的水域里能更大规模地发展小龙虾,一些经营者盯上了水稻冬闲田,每年9月下旬中稻收获开始到第二年6月上旬插秧前,其它时间还原给户主,这一段时间内养殖一季小龙虾。由于小龙虾爱好打洞,不适宜一家一户小块田养殖,为得到一笔收入,由村、组负责人牵头,将一片片田块季节性出让给一些养殖公司或专业合作社,从事一季小龙虾养殖。螺山镇丁山庙村联合村民将800亩水稻田季节性出让给洪湖市民盛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增收近10万元。据了蟹,洪湖全年采取季节性出让推广虾蟹连作面积近30万亩,主要分布在螺山、万全、汊河、新滩、沙口等地势低洼地带,能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避免粮渔争地。4、租赁经营权。租赁经营的特点一般面积大、期限长,我市主要分两种类型,一是以村组为单位把一些控制在手中的集体渔场、滩涂水域、偏远低产田等成片租赁给养殖公司开发,一般期限10-20年。如六合水产进入螺山培育蟹苗,就是租赁承包该镇界牌、颜咀、皇堤三个村集体经营的一片滩涂水域;二是国有渔场改制。为了盘活存量,将大面积的养殖水面拍卖30年,集中资金解决国有职工养老问题。我市五大国有渔场近5万亩水面,分别由土帝湖水产公司、桃园水产公司、大自然水产公司等5家民营公司租赁,获得租赁承包费近4000万元,分别为1860名国有职工解除养老之忧。5、转让承包权。一般外出务工经商户将自己承包期内的土地按每亩300-500元不等的承包价转包给田块邻近的渔民集中开发鱼池,合同期一般十年左右;也有在家承包水面,从事养殖收入有限,将鱼池流转给相邻的养殖户,选择外出打工;还有本人在家从事运输、经销等,精力忙不过来,选择将鱼池出租,我市类似现象尤为普遍,大都是转包双方自行协商即可。6、参股性经营。参股性经营一般是渔民以承包水面入股,企业负责开发,再进行分红;也有连片开发的大水面属几户甚至几十户共有,只好由一户经营,其它各户根据面积大小折合为股份,按股分红,风险共担。瞿家湾镇汉沙养殖场利用生态旅游园区旁1300亩养殖水面,与洪湖华年公司采取水面入股,以每亩500元保底分红,公司采取鱼莲共生的模式,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让流转水面的渔民共同分享发展生态渔业观光旅游带来的红利,有效化解渔民失去水面后的忧虑。三、对完善养殖水面流转的几点思考养殖水面合理流转是广大农村经济制度变革的一次重大尝识,大大提高了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化的进程,也给大多数渔民带来了好处,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是,各地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面对的是千家万户,事关渔民切身利益、农村稳定,经营机制转换是否符合当地实际,得到大多数渔民认可,直接决定改革能否成功。因此,在养殖水面流转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1、坚持水面流转三个原则。养殖水面流转,必须严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三原则进行,尊重农民的选择和意愿,不搞强制流转。要将流转收益归承包户所有,村集体组织和乡镇不得从中截留,确保渔民在水面流转中得到稳定收入。流转双方要依法在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书面合同,养殖水面流转必须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同时水面流转必须是业主与承包农户按照《洪湖市养殖水面使用权流转合同(范本)》格式直接签订合同,并到水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2、把握水面流转三个关键。一是规模用地。发展农民利用土地合伙经营或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各类农民专合组织和引进各类水产企业。目的是依托他们,充分利用本地水资源,搞活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确保土地规模流转。只有养殖水面规模流转,才能提供有效空间,按照产业发展的思路作好总体规划,才能真正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二是租期可长。在水面流转过程中力求承租期长一些,一般保持在20-30年,只有这样,开发商才能无忧无虑地按现代渔业的发展要求,做出长远规划,集中精力投入,改造养殖环境;三是实力支撑。全力支持农村能人和业主扩大水面经营规模,招来水产龙头企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水产养殖投入大,风险大,要尽可能地给予优惠政策,集中、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业保险范畴,使业主和企业引得来、留得住,让农户、业主双赢。各类支农资金、银行(信用社)贷款要支持农业规模经营,支持农村水面流转。同时,要认真考察考核业主实力和诚意。在大力招引业主和农业龙头企业时,要本着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目的,组织力量认真考察考核他们的真实意图和目的,经营项目是否可行,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是否有经济实力支撑,是否经得住时间考验。对那些利用承包水面的机会,享受国家和地方优惠政策,套取项目资金的个人和企业要坚决拒绝,宁缺勿滥,否则,后患无穷。3、健全水面流转三个机制。一是保障机制,洪湖市在推行水面流转过程中,结合城乡统筹试点,先后出台了一些《意见》,对自愿转让水面承包经营权且迁入城镇定居的渔民,在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将水面流出户优先纳入农村劳动力培训范围,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就业门路,加快转移输出;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统筹城乡试点乡镇可以开展“水面换社保、宅基地换经济实用房”等为主的渔民变居民改革工作;二是服务机制。积极利用政务网、县乡镇广播电视网等现有资源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用各种实例宣传养殖水面流转给农民带来的实惠。让农民了解政策并吃透政策,从根本上转变“守地”思想,积极主动融入到水面流转市场中来,真正发挥土地的规模效应。三是监管机制。县(市)要成立专门的办公室,对水面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依法指导和监管,乡镇成立农村水面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站,并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对全乡各村水面流转信息、规模流转经营主体资质、流转合同签订、水面流转档案、合同履行情况、水面利益纠纷等进行管理,切实维护经营主体和流出渔民的合法权益。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