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上午10点许,巢湖姥山岛水域晴空万里。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漂着丝网的白色网浮,三三两两的渔船正在作业。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幅幅绝美的巢湖捕捞图,只见渔民们2人乘1条小船,一人掌舵,一人娴熟地收起丝网,不时将入网的大鱼取下丢入船舱中,脸上荡漾的是丰收的喜悦。     “今年收成比去年好些,鱼也大些……”开捕才2个小时,渔民孔召根的鱼舱里已经躺着几十条大胖头(鳙鱼),足足有200斤之多。去年丝网汛开捕当天,记者也曾来到湖面探访渔民。与去年相比,今年记者一路探访了6位渔民,大家普遍反映今年的产量要更好一些。记者还发现,渔民们捕捞上来的大鱼以胖头居多,个头都比较均匀,一般都在10斤重左右,稍微大一点的有十二三斤,而去年渔民们捕上来的胖头一般在七八斤重。    开捕2小时,入舱200斤    巢湖丝网汛开捕 渔民普遍反映收成好于去年    □本报记者 刘尧/文 何希斌/图    10月18日上午8点,一年一度的巢湖“大鱼盛宴”巢湖丝网汛开捕。今年的巢湖丝网汛从10月18日早上8点开捕,至10月28日晚6点停捕,为期10天。当天,记者乘巢湖渔政执法快艇来到湖面,感受了丰收场景。    鲢鱼鳙鱼曾近绝迹    渔民开捕首日的收成变化,直接反映了巢湖鱼产量的变化,这一变化得益于人工增殖。据渔政部门同志介绍,此次丝网汛捕捞的对象主要是生活在巢湖水面上层的鲢鱼、鳙鱼。鲢鱼、鳙鱼是巢湖的土著鱼种,原本产量很高,上世纪五十年代大约占到巢湖年鱼产量的38%,但是后来几近绝迹。这主要是因为,鲢鱼、鳙鱼属于洄游性鱼类,必须到江水中产卵繁殖,幼鱼再洄游到巢湖生长。但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巢湖闸、裕溪闸的建成,阻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导致产量锐减。最低时,鲢鱼、鳙鱼产量曾经降到巢湖年鱼产量总数的2.6%。    每年投放千万余尾    由于鲢鱼、鳙鱼重要的生态贡献和经济价值,一直是每年巢湖增殖放流的主导品种。鲢鱼、鳙鱼属于滤食性鱼类,靠吞食巢湖藻类为生,体重每增长1公斤,就可以吃掉40至50公斤蓝藻,能够将它们食物的30%转化为鱼类蛋白。待鱼苗长成成鱼捕捞后,可从巢湖移出大量的磷、氮有机物,降低巢湖的营养负荷,对抑制巢湖蓝藻、净化巢湖水质,发挥重要的环境生态效益。    近几年,每年鲢鱼、鳙鱼的人工投放规模在1200万尾,可以形成3000吨的渔业产量,直接给渔民带来收入3000万元,产出较投入增值15倍。巢湖鲢鱼、鳙鱼产量回升也带动了巢湖整体大鱼产量的回升。目前,鲢鱼、鳙鱼等巢湖大鱼年产量约3500吨,约占巢湖每年整个鱼产量的16%,既发挥了重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也推动了巢湖鱼产品从小型化到大型化的可喜转变。    据了解,巢湖一年中的鱼汛期分5个大汛、6个汛,其中,捕捞大鱼的汛期是巢湖丝网汛、冬捕大鱼汛两个汛期。这两个汛期安排在年终先后进行,冬捕大鱼汛将于11月底开捕,为期一个月。两个大鱼汛期后,巢湖又将进入每年为期半年的封湖禁渔期。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