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15071411312017.jpg>东白鱼潭市场配有专门的检测室 傍晚4点多,老吕走进湖州东白鱼潭菜场,门口墙上的告示栏上贴着他的照片。一个拎着环保袋的大妈和老吕擦肩而过:“又碰到你了!” 老吕进菜场门左拐,进了检测室,丁群伟正剪开一片菜叶,放到检测设备上。 “有什么情况?”老吕问。 丁群伟是这个菜场的负责人,也是这个市场的“食安志愿者”。 前几天,她刚从抽检的一批蔬菜里发现了情况——有一个摊位卖的茨菰有较高残留农药,她马上叫来了老吕。 老吕是湖州市龙泉派出所的社区民警,也是这个菜场的市场警长,每天的早晚,他都要去菜场逛上一趟。 在湖州,像老吕这样的市场警长,有100多个。 这是湖州市警方今年实施的市场警长制度。 市场警长制 打击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犯罪,湖州警方绝不手软。去年,在全省率先成立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随后在县区一级设立了大队,从上至下,形成了打击的一条线。 湖州市公安局局长金伯中说,打击食品、药品、环境犯罪,是一项民心工程。 去年,湖州警方表现不俗:共破获涉环境犯罪案件41起,同比上升1267%,查处涉环境违法案件108起,同比去年净增了108起。破获涉食品犯罪案件63起,同比上升了231.6%。破获涉药品犯罪案件15起,同比上升了400%。像查处的毒狗肉案件、孔雀石绿案等都上了“头条”。 特别是孔雀石绿案件,长兴警方发现有人在养殖牛蛙中添加了高毒的孔雀石绿,从而揭开了水产养殖行业的潜规则,被省治安总队列为典型案例,随即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打击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孔雀石绿(好多年前的有毒多宝鱼,里面就是放了孔雀石绿)的专项行动——夹竹桃行动,在行动中,发现了不仅是牛蛙,还有鳜鱼、汪刺鱼、黑鱼等都有添加孔雀石绿的现象。 警方发现,许多办案线索都来自有毒有害食品流通的最后一道环节——农贸市场。 老百姓到底会不会把有毒食品买回家呢?老百姓怎么知道自己买的东西有没有毒呢?商贩知道不知道自己进的货是有毒的呢? 既然有了案子要警察介入,那么警察提前介入,就像上街巡逻发现可疑目标一样,化被动为主动岂不是更好?在此背景下,湖州警方推出了市场警长制。 每个摊贩有档案 按规定,每个市场设一个警长,警长都是菜场所在的社区的民警,还配了一个副警长,是由食药环犯罪侦查支队或大队的民警兼任。 警长还配了助理,就是食安志愿者。 这些志愿者有的是市场摊贩,有的是来买菜的居民,还有的是市场管理员。 每个农贸市场门口,都有一个大“黑板报”,上面除了警长、副警长的联系方式,还会公布最近查处的有毒食品案件,提醒大家怎么辨识有毒还是无毒。 警长除了每天两趟上市场,还要定期给市场里的摊贩讲课。 警长每天也要去找市场快检员,他们是警长的一双眼睛。2006年左右,湖州像东白鱼潭这样的星级农贸市场都有了快检员。 东白鱼潭农贸市场还有专门的快检室,配有检测设备,除了抽检市场上出售的蔬菜瓜果等有没有毒外,还可以免费对外提供检测服务。 同时,市场管理方和警长建立起一个警务共同体,按规定,每个进场摊贩都有一个档案,比如肉摊有没有屠宰等相关许可证单子,卖菜的需要有进菜的凭证等。 一早,菜摆上摊前,快检员要先检测一番,结果必须第一时间通知警长。这也成了考核进场摊贩的指标,一旦发现,除了就地销毁有毒食品外,还将扣分,等一个季度后,排名落后的摊贩会被请出菜场。 截至目前,全市城区113家农贸市场警长全部到位,市场辅警142人,食品志愿者285人。 市场警长制实施以来,收到食品犯罪线索9起,立案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人。 还要查早点摊 食品安全没小事,哪怕是一棵菜、一根葱、一个馒头,都关系着老百姓的健康。 除了农贸市场,早餐店也成了警方的目标。 湖州开发区分局的傅晨微已经好几天去这家早餐店了。 早餐店生意好得放不下脚,铁锅里的生煎包滋滋冒烟,他要了几个,转身去看案板,上面堆着团好的面粉、肉馅,还有一个塑料袋竖着。 他顺手拿起来看看,上面写着泡打粉,他注意了下成分,又看了看标牌:葵花牌。 这个葵花牌泡打粉含铝成分,是禁止往面包和馒头里添加的,吃多了对人脑有影响,“这个不能使用,你们不知道吗?” 他这么一说,正往嘴里塞东西的食客们都停下了,看着小傅;摊主正找钱的手也尴尬地停在半空中。小傅从兜里摸出一张小纸条,在面团上擦了下,纸条变色了。 今年4月开始,湖州警方对全市早餐店、面包房进行检查,主要是针对是否使用含铝泡打粉问题。 此外,湖州警方还针对全市的酒店进行检查,为了把菜切得好看,比如像鱿鱼,滑滑的,不好切,有的饭店就会在鱼上面浇一层福尔马林,这样一来鱼就可以在砧板上随便切了。 据警方说,他们针对民间流传的各种传闻,比如猪血是假的、茭白不能吃,都会去一一展开调查。 打击食药环犯罪的浙江法宝 这两年,浙江警方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犯罪领域毫不手软,取得的战绩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据记者从浙江省治安总队了解到,去年,浙江省警方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查获涉嫌刑事犯罪的有1805人,破获案件950起,列全国第一。 在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打击上,去年,浙江警方共破654起案件,其中多起案件的侦破工作得到了国务院、公安部等的肯定和嘉奖。 打击环境、食品安全问题,浙江警方究竟有什么法宝? 专业的人 “我们有专业的队伍来做专业的事情”。浙江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丁仕辉说。 去年4月,湖州警方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食药环犯罪侦查支队以来,至今,全省有杭州、宁波、温州、台州、金华、嘉兴和湖州成立了专业支队,全省设有20多个专业大队,600多警力。 内行看门道,就像干痕迹鉴定的人,他一看纸的切口就可以知道是刚撕的还是以前撕掉的。这些专业的打击队员,在日常生活细节中寻找蛛丝马迹。 比如义乌“816”特大制售假药案件,涉案价值达10亿元,是国外的人在义乌租用了仓库,想通过海关把假药出口出去。 最早发现的就是治安大队民警。他在走访中发现仓库的药品有点可疑,从而揭开了这起全国假药大案的真面目。 专业的打击 有了专业的人,就像是手里有了把好枪,弹无虚发,讲究的是个精准性。 去年,浙江警方在食品安全的犯罪打击上,就组织了三次专项行动:夹竹桃行动、天马行动、火眼行动。 夹竹桃行动:夹竹桃看上去很美但有毒,正如在水产品上非法使用的孔雀石绿。孔雀石绿是化工原料,用于印染,但被不法商贩用来防止水产品感染,孔雀石绿是强致癌物质。行动从去年8月到去年年底。 天马行动:打击毒胶囊。2012年,毒胶囊被打击。这两年,当年的漏网之鱼又有卷土重来之势。一些原来在新昌生产毒胶囊的人提供技术和生产设备,转移到外地继续作案。 行动从今年1月开始,至今,警方在宁海、奉化、嵊州等地都捣毁了毒胶囊窝点,以及制售假药的利益链。捣毁了16条毒胶囊生产线,抓获120个犯罪嫌疑人。 火眼行动:打击蔬菜生产过程中用高毒农药或者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国家明令禁止在中药材、蔬菜、瓜果、茶叶、柑橘上使用高毒农药。这一行动从今年7月开始到年底结束。 专业的办法 在环境污染犯罪打击上,浙江警方这两年也揪出了不少全国有影响的大案要案。 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丁仕辉介绍,他们除了有专业化队伍外,还有提前介入等一套专门办法,把办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规避掉。 在打击环境污染犯罪上,浙江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和环保部门经过商讨,针对办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先后出台了多个办案细则。 在相关办案程序上,浙江警方也与检察院、法院联合出台了统一的执法标准。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