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2015年12月16日晚8点43分,我国著名海水鱼类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鱼类工业化养殖体系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大菱鲆之父雷霁霖先生在青岛病逝,享年80岁。雷霁霖院士作为水产行业顶级专家,一直以来非常关心和支持通威相关科研的发展成果,备受通威股份技术体系研究人员的尊敬。2012年12月,四川省科技厅组织包括雷霁霖院士在内的专家、学者鉴定了“投饵网箱鱼体排泄物回收技术及效能研究”项目。第二年,雷霁霖院士鉴定的相关成果分别获四川省2013年科技进步三等奖、成都市2013年科技进步三等奖;2013年,雷院士受聘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顾问,为通威的科研成果提供相应咨询服务;2014年5月13日,得知雷院士眼疾再次发作,通威委派设施渔业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梁勤朗前往青岛家中看望,雷院士将自己编著的《海水鱼类养殖理论与技术》、《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年度报告》2011、2012年版赠予通威设施渔业工程研究所……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15121718473477.jpg>2012年雷老在项目鉴定现场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15121718480853.jpg>雷老参加项目鉴定会议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15121718484616.jpg>雷老赠送给通威设施渔业工程研究所亲笔签名的著作雷霁霖院士一生为中国水产行业作出了突出贡献,雷院士的逝世,是我国海水鱼类与工业化养殖领域的重大损失!今天,通威股份技术体系在此沉痛悼念雷霁霖院士!并向雷老的亲人致以最深切的问侯!通威股份总裁助理、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刘辉芬:雷院士作为水产行业大菱鲆研究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治学严谨,奋斗一辈子,一直为通威这样的水产企业全心提供支持和服务。今早听到院士去世的消息,我们深感悲痛,谨代表通威股份技术体系对雷院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缅怀!通威股份水产技术总监张璐:以前在中国海洋大学上学时,黄海水产研究所就在我们旁边,每次和雷院士接触都能感觉到他对学术的一股热情和执著劲,也能看出他对年轻技术人员的关照。水产行业的院士本来就不多,雷院士走了我们深感悲痛,向雷老致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通威股份设施渔业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宗文:我和雷院士认识有10多年了,他一直对我们的底排污技术、电化水技术、网箱鱼粪回收技术非常支持,忘不了和他探讨学术的场景。听闻雷院士去世的消息非常震惊,沉痛哀思雷老先生!通威股份特种水产研究所所长陈效儒:雷院士一生高风亮节,学识渊博,开创了中国大菱鲆事业。他的离去,是水产行业的损失。雷老师的功绩,将永远记录在中国水产行业发展历史当中!通威股份配方师金国雄:在我心中,雷院士是一位知识渊博、受人尊敬的老师,学生时代雷老师对于我们的问题总是细心又耐心地解答,给我指导毕业答辩的情景还记忆犹新。8年的师生情,雷老师一路走好!通威股份特种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袁禹惠:雷老师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待人又和蔼可亲,沉痛哀悼雷院士!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15121718492898.jpg>通威股份配方师金国雄(左四)毕业答辩时和雷老(中)的合影雷霁霖院士简介:1935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宁化县,畲族,195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系。历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助理、养殖生态研究室主任、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及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著名的海水鱼类养殖学家、增养殖理论与技术的主要奠基人、工厂化育苗与养殖产业化的开拓者,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世纪50年代末,雷霁霖院士对10多种经济鱼类的繁殖生物学、人工授精、苗种培育进行了不懈探索,开创了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先河;60年代初,他在梭鱼繁殖生物学调查基础上,模拟天然产卵场环境,大胆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建造大型潮汐环流池,成为我国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成功的最早记录;上世纪60~70年代,他率先突破了重要饵料生物——轮虫和卤虫的工厂化培养和营养强化技术,在陆基工厂对梭、鲷、鲆、鲀等多种经济鱼类进行育苗探索的基础上,于80年代初首先在国内完成全人工育苗系统工艺的构建,将鲆、鲷、鲀等苗种培育推进到规模化的生产水平;90年代开始,他相继主持“八五”攻关、“中日合作”、“攀登计划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农业部“948”等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了真鲷工厂化育苗密度达1万尾/m3、成活率达60%、年产商品苗超过百万尾、连续4年放流真鲷苗种97.9万尾、回捕率达6.8‰的显著成果,而使我国的人工育苗、资源放流增殖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他还率先开辟了海水鱼苗的跨省流通,有效促进了南方海水网箱养殖业的发展,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雷院士还率先从英国引进冷水性鱼类良种—大菱鲆(多宝鱼),时历7年攻关,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工厂化连续多茬育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构建起大菱鲆“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 ,开创了一鱼一产业,年总产量达5万多吨,年总产值逾40亿元的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大产业,为我国第四次海水养殖产业化浪潮的兴起和沿海“三农”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大菱鲆之父”。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