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中国现正在推出一种新的检测工具来检测海产品中的组胺。厦门食品药品质量检验所提出的组胺检测方法已获得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的批准。未来新的“快速检测”设备将在全国范围内分发给SAMR官员,用于检查餐馆、超市和批发市场的鱼类质量。目前国内市面上的鱼类普遍存在组胺含量过高的问题,此次检测系统的推行,将大力度整合海产行业,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产品,提高市场诚信。政府强调食品安全是今年打击海鲜走私的一个重要原因。阿里巴巴(Alibaba)等大型零售商,以及中水集团(CNFC)和中粮集团(COFCO)等国有进口企业也参与当中,在分销网络和硬件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同时各大公司也严禁购买走私商品,因为走私商品不安全因素过高,同时走私商品也可能对企业食品安全和税收造成威胁。在中国,食品安全仍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这种担忧正推动中国各大城市逐渐转向规模更大、更专业的海鲜批发市场。针对高端消费者和年轻消费者的新一波精品零售商和在线零售商,已将强调食品安全作为一种营销工具。组胺中毒通常发生在食用了加热不够且变质的鱼之后,鱼肉中的组胺是由细菌分泌的组氨酸脱羧酶将鱼体内的游离组氨酸降解产生。人体一旦摄入过多组胺,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以及支气管收缩,导致一系列与机体过敏反应相似的中毒症状,包括脸红、头痛、心慌、胸闷、血压变化甚至休克等,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一旦出现组胺中毒症状,应及时进行催吐、抗过敏等对症处理。 国内组胺要求标准值根据对中国出口的水产食品的纲要,发行卫生证明时组胺的检查标准认定如下:鲐鱼:400mg/kg以下,其他鱼类(生鲜、冷冻):200 mg/kg以下。(采自GB 2733-2015)(注:原文使用的单位为mg/100g) 哪些鱼属于高组胺鱼类?组胺的产生有两个条件:游离组氨酸和产组胺的细菌。鲐鱼、鲹鱼、竹荚鱼、鲭鱼、鲣鱼、金枪鱼、秋刀鱼、马鲛鱼、青占鱼、沙丁鱼等青皮红肉的海水鱼,体内含有丰富的游离组氨酸,并存在产组胺的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极易产生组胺,属于高组胺鱼类。 如何避免组胺中毒?首先要保证鱼类新鲜。腐败的鱼及即使加热食用,依然可能导致组胺中毒。买回来的鱼要及时吃,如需储存,也应放在低温环境中。低温条件下,细菌生长缓慢,脱羧酶活性也较低,有利于减缓腐败过程和组胺的生成。冷冻鱼的解冻方式对组胺含量也有影响,一般置于冷藏条件(0℃~4℃)缓慢解冻有利于减少组胺产生,同时可以较好地维持鱼肉组织结构,减少汁液流失,保持良好口感。容易产生组胺的青皮红肉鱼类,更需要确保新鲜,存放前彻底刷洗鱼体、去除内脏,烹调时加入少许醋,可有效降低组胺含量。(出处:冻品攻略)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