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湖南禁渔以后养殖鱼是否可以,长江禁渔结果分析

   2020-01-03 互联网艺莲园2330
核心提示: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2019年12月31日,湖南邵东市九贝生态养殖场工作人员盛国平在“跑道”鱼塘边捞鱼。n2020010309372286.jpg[/imG]   ▲这是2019年12月30日在湖南衡阳市珠晖区兴湘村拍摄的正在建造中的鱼池。 2020010309372855.jpg[/imG]  ▲2019年12月31日,邵东市九贝生态养殖场工作人员在“跑道”鱼塘边挑选捞上岸的鱼。2020010309375066.jpg[/imG]  ▲201

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2019年12月31日,湖南邵东市九贝生态养殖场工作人员盛国平在“跑道”鱼塘边捞鱼。n2020010309372286.jpg[/imG]   ▲这是2019年12月30日在湖南衡阳市珠晖区兴湘村拍摄的正在建造中的鱼池。 2020010309372855.jpg[/imG]  ▲2019年12月31日,邵东市九贝生态养殖场工作人员在“跑道”鱼塘边挑选捞上岸的鱼。2020010309375066.jpg[/imG]  ▲2019年12月31日,渔民在益阳市赫山区来仪湖渔场里挑选网到的鱼。本组图片由新华社记者薛宇舸摄  新华社长沙1月1日电(记者周勉)从1月1日开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禁渔,沿江不少省份之前也纷纷出台了清退养殖网箱、禁止天然水域投肥投饵等限养措施。记者近日走访湖南多地渔场看到,通过转型升级,各种形式的绿色生态养殖令人眼前一亮,老百姓的“鱼篓子”不仅装得更满,也更健康。  在衡阳市珠晖区兴湘村,工人们正忙着建造一栋外形看起来是车间板房的建筑,但走进去才发现另有乾坤——加装了隔温层的内胆镶嵌在钢结构中,形成了几十个高于地面的大箱子,它们就是“装配式陆基生态循环养殖系统”的鱼池。  项目负责人、湖南近山院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林介绍,每个池子体积30立方米,可养4000斤鱼,内部安装有集污槽、曝气管、测温头和污浊监测器等设备,不仅可以随时排污控温,还能调整水中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与鱼类生长直接相关的重要参数。鱼池排出的尾水经过户外两口水塘沉淀处理后,可以再次注入池中循环利用。  266公里长的湘江衡阳段,其中有150公里是我国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一个池子的产量大过一口鱼塘。”衡阳市农业农村局总水产师段夙成介绍,2019年,衡阳全市清退了近3万平方米的养殖网箱,由此失去的1万吨养殖产能在未来一年就将被陆基养殖全部填补,从而确保爱吃鱼、会做鱼的衡阳人“鱼篓子”不断供。  “因为我把鱼养在22米长的水槽里,水流带动鱼不停游动,像跑步一样,所以大家都说我养的是‘跑道鱼’。”作为湖南省第一个采用这种方式养鱼的人,邵东市九贝生态养殖场负责人李三明很是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他在鱼塘里共铺设了34条“跑道”,通过电机控制,可以调节水流的速度和大小,用来将鱼群产生的粪污和饲料残渣冲刷到与水槽尾部连接的集污区内,里面的污水经过两个过滤坝和沉淀池、曝气池、净化池等系统,可以再次利用。  “‘跑道’养殖的方式不仅可以保证鱼群始终有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而且在同等水域面积下,产量比过去多了一倍。”李三明说,2019年渔场产了150万斤鱼,占到全市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57岁的盛国平来自岳阳市华容县,在洞庭湖和长江捕了一辈子鱼的他最近来到李三明的渔场工作。“洞庭湖和长江禁渔之后,家里的收入估计会少一大半。我到这里上班,不仅每个月可以拿到4000块钱,还能学习先进的养殖模式,为以后自己创业做准备。”盛国平说。  一些传统老渔场也在积极谋求转型。有着将近50年历史的益阳市赫山区来仪湖渔场2017年拿出90亩水域面积,投入160万元建了一个大型养殖尾水处理系统,过去臭气熏天、一片乌绿的渔场如今已变得清爽干净。记者采访时,正巧碰上渔场2019年最后一网起鱼。新鲜肥美的大白鲢在渔网中活蹦乱跳,渔民们把个头不足的挑选出来放回鱼塘,剩下的过秤装车运往长沙。  来仪湖渔场经理徐兆军介绍,渔场年产量从2016年的800吨提高到了2019年的1500吨,如今每天要向长沙和益阳市区供应1万多斤鱼。这些得益于渔场和湖南省水科所、湖南农大等单位,在品种改良、饲料工艺提升、养殖模式和病害防治等方面开展的产学研合作。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渔政渔业处处长王元宝表示,依靠科技养鱼,不仅改变了过去污染重、产量低的老问题,还提升了鱼的品质。渔业部门将积极引导和帮助更多渔场和渔民,朝着绿色生态的养殖模式转型。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记者董峻、史卫燕)长江的鱼儿有了一张“大保护伞”——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流域各地的重点水域也将相继进入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时期。  记者1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在水生生物保护区1日起全面禁捕的同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等规定,长江流域除水生生物保护区以外的重点水域也将分类分阶段实行禁捕:  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型通江湖泊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由有关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划定禁捕范围,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与长江干流、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连通的其他天然水域,由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禁捕范围和时间。  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介绍,长期以来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常年禁捕,是有效缓解长江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危机的关键之举。  禁捕涉及沿江10个省市的近28万渔民。农业农村部联合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沿江省市政府通过加强资金支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养老保险政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创业帮扶等措施,切实保障退捕渔民的利益和长远生计。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渔场 湖南 见闻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