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一种新业态,休闲渔业逐渐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何为休闲渔业?广东发展休闲渔业有何优势?应如何找准发展定位?如何培育广东特色的休闲渔业品牌?带着一系列问题,《海洋与渔业》记者专访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旅、农旅研究学者陈荣平教授。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20050910372453.jpg>▲ 陈荣平“广东渔业根基扎实,为发展休闲渔业提供了强大的基础。”陈荣平指出,进入国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小康阶段,广东发展休闲渔业,正当其时。当前的任务就要挖掘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提炼和包装推广,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区域休闲渔业品牌。在此基础上,用休闲渔业品牌引导消费倾向,掀起休闲渔业领域的文化旅游新潮流。产业底蕴深厚且后劲十足Q《海洋与渔业》:您是如何理解休闲渔业?A陈荣平:从农业旅游的角度上看,休闲渔业属于水产养殖领域的产业延伸和配套提升。说到休闲渔业,人们自然想到垂钓。其实,垂钓只是休闲渔业的一个方面,除了垂钓之外还有养殖基地的观光、滨海休闲、海洋捕捞体验、深海潜水探险、潮汐赶海、渔村体验等等。简单而言,休闲渔业是以海洋和水产养殖空间为基础,通过观光、参与、体验、休闲、度假、娱乐、购物等的配套,满足大众对水产渔业休闲娱乐的参与体验和精神追求。对于“旅游”,当今的参与体验式旅游与传统的名胜古迹观光旅游,存在很大的差异。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主要的内容是游览名胜古迹,后来,这一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打个简单比方,一个在广州上班的人,他在周末带着家人朋友到南沙,去转转乡间田野、看看养殖鱼塘、品尝一顿美食,最后再买点水产品带回家。在这种模式下,游客并不是冲着南沙的名胜古迹而去,而是因为在闲暇时间里需要休闲放松,增进亲友情谊,提升生活质量……这就是当今日益盛行的体验型旅游模式。由于这种以休闲体验度假为目的的旅游大多发生于中心城市的周边,我们也称之为都市旅游或者休闲度假。从这一角度看,休闲渔业不仅属于休闲旅游的范畴,而且是当中的重头戏。Q《海洋与渔业》:广东适宜发展休闲渔业吗?A陈荣平:毋庸置疑,广东是很适合发展休闲渔业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广东拥有发展休闲渔业的多重优势,主要有三点。第一,渔业产业基础雄厚。广东海岸线长,渔业资源丰富,近海的养殖渔业起步较早。此外,据我了解,广东内陆尤其是珠三角水乡淡水养殖业也同样发达。不但规模以上的养殖业发达,而且一家一户式的小型养殖也很普遍,只是这种庭院式的养殖尚未纳入统计。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广东率先和台湾等地开展养殖业的技术交流合作,造就了种苗孵化和冷藏运输等技术的高起点发展,为发达的水产养殖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二,庞大的消费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旅游出行的客流量很大,占周边地区客流量的90%以上。过去,人们对产业发展侧重于投资拉动,其实,消费拉动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更能体现出广东旅游的特色。第三,深厚的消费文化。居住在广东的岭南人“依山傍海”,在广东人的生活情感里,既有山的仁慈稳重,又有大海的兼容宽厚。这种兼容厚重的文化传统孕育了独特的消费文化,十分有利于休闲渔业的发展。一方面,广东人能吃会吃爱吃敢吃,催生了绚烂纷呈的海鲜产品和海洋特色的休闲度假娱乐,正所谓“吃货力量大”。另一方面,广东人更有很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海外美食时尚。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在这里交汇,形成引领内陆的美食文化创新潮流,不断演绎“吃在广东”的时代内涵。展现独具魅力的蓝色文明Q《海洋与渔业》:发展广东休闲渔业的核心是什么?A陈荣平: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广东的休闲渔业品牌建设面临一个迫切的问题:岭南文化如何走出去?具体而言,我们要依托广东渔业资源丰富优势,以休闲渔业品牌打造为载体,在休闲渔业体验过程中实现岭南文化的“走出去”。过去,人们普遍认同,把我们的文学、广彩、粤剧、武术等拿出去展示,以达到宣传推广的目的。事实上,运用旅游情景展示方法,把外国人吸引进来就地体验的效果更好。我们要正视中西文化差异的客观事实。与其生搬硬套地向别人推销,不如做出自己的特色,反过来吸引别人到这里认识我们,把“文化自信”的功夫做足。“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在打造广东休闲渔业品牌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本土文化的精髓,以创新理念驱动产业发展,形成产业与品牌的双轮驱动,产生1+1>2的效果。品牌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必须以休闲渔业的产业为基础,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加以包装,打造广东特色的休闲渔业品牌。此外,也要加强宣传。聚集各种权威的研究咨询和宣传推广平台,共同为品牌建设和推广出力。业界要共同为产业发展出谋献策,研究制定出真正适合广东休闲渔业的品牌发展计划。同时,各地可联手媒体举办各种品牌推广落地活动,如论坛、评奖活动等等。Q《海洋与渔业》:应如何具体实施,能否举例说明?A陈荣平:看到休闲渔业带来的丰厚收益,不少人纷纷加入行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凡事做得好的都是有心人。前阵子,我到访山东威海、烟台、青岛、荣成等地,被当地的文化所吸引。山东人擅长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将“孔孟故里”的文章做大。他们是这么讲故事的,儒家思想以“仁”为本,仁者爱人。用“大爱”拥抱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顺理成章地推出了“好客山东”的品牌。但是,它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品牌,不是一个具体产业、企业、产品的品牌。应该如何处理呢?对此,当地对“好客山东”进行品牌嫁接与演绎,譬如,将绣有“酒”、“好汉帮”的字样的旗挂在农家乐门口的显眼处,对外传递出“聚义”、“好客”的信息。有人说,中国起源于农耕社会,只有黄土文明,没有蓝色文明,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广东是黄土文明和蓝色文明交融的地方,各种“蓝色”的品牌元素符号不断涌现,比比皆是。梅州的“客天下”、深圳的渔村、珠海长隆海洋世界……既彰显了黄土文明的“天下为家”,也有“把休闲搬到海上”的新时尚。近期,珠海推出的海上风浪发电网箱养殖+垂钓休闲平台,大受消费者喜爱。发展机遇大于困难Q《海洋与渔业》:目前,产业发展面临什么难题?A陈荣平:休闲渔业产业起步相对较晚,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跟不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速度。可能大家都有留意到,每逢节假日,高速公路上都会出现长长的车龙。大批游客驾车出游,他们不惜冒着人头碰人头的风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要出远门。这说明,休闲度假产品供应严重不足。业界要加快发展步伐,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目前,休闲度假的政策规范有待完善,业界忧心的“政策打架”问题有待解决。监管部门之间的政策衔接存在一定问题,直接影响到产业的立项和政策支助落实问题。对此,我们强烈呼吁,在休闲渔业方面,广东要继续发扬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精神,发挥开放前沿优势,大胆积极地探索新模式,“能突破的就先突破”,切勿把问题聚集于最难处。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传统的粗放式经济正在让位于高质量的发展。面向未来,传统以房地产为代表的粗放投资机会将会越来越少,传统产业正面临转型升级。在这种情况下,依靠更具文化内涵、更富创新力、更能满足人们精神层面消费的产业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休闲渔业正是上述新兴产业的代表。虽然,发展这类型产业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休闲渔业产业链长,发展空间大。随着休闲渔业的稳步发展,定能吸引到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积极加盟。休闲渔业就像其它的农业旅游产业一样,在其漫长的产业链中每个节点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每个环节都有一番大的作为。据业内人士估计,在农旅产业的范畴内,任何一个单品,只要把它做成一个产业,它的市场空间都不小于100亿元,这种力量不容小觑。放眼未来,广东休闲渔业产业将形成以沿海为轴心,以城市为节点,以消费力量为依托的轴心型格局。以此为背景,对接各省的消费力量,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通道,接轨国际休闲市场网络。尤其是借助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休闲渔业可逐步发展成一个跨国产业。纵观市场,深海垂钓、潜水探险、远洋游览等等,都是许多人向往的体验。这样一来,休闲渔业就不仅是一个产业,还将成为广东省国民健康养生的重要事业。整合资源、政策、企业、消费者、协会组织等力量,加强与其他产业间的互动,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逐步打响广东特色休闲渔业品牌,做大做强广东休闲渔业产业,时不我待!(出处:海洋与渔业杂志)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