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改变禁止钓鱼十年来大捕鱼太湖模式每年都有鱼

   2020-09-07 互联网艺莲园1940
核心提示: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袅袅秋风至,轻帆渔歌飞。9月6日,太湖迎来一年一度的高踏网捕捞,新塘码头,88艘运销船乘风破浪,开启收获太湖鱼鲜之旅。十几个小时过后,满载鱼获的船只陆续靠岸,整个码头被鱼跃人欢的丰收气息迅速包围。  不过,今年的丰收喜悦中还夹杂着淡淡哀伤与不舍。因为这将是十年“禁捕”期前的最后一个捕捞期,而且是最短的一个——仅持续至9月30日。接下来,太湖边的渔民将用十年“无渔”换年年有鱼。  为此,长兴传媒集团联合环太湖地区多家媒体,策划推出16小时移动直

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袅袅秋风至,轻帆渔歌飞。9月6日,太湖迎来一年一度的高踏网捕捞,新塘码头,88艘运销船乘风破浪,开启收获太湖鱼鲜之旅。十几个小时过后,满载鱼获的船只陆续靠岸,整个码头被鱼跃人欢的丰收气息迅速包围。  不过,今年的丰收喜悦中还夹杂着淡淡哀伤与不舍。因为这将是十年“禁捕”期前的最后一个捕捞期,而且是最短的一个——仅持续至9月30日。接下来,太湖边的渔民将用十年“无渔”换年年有鱼。  为此,长兴传媒集团联合环太湖地区多家媒体,策划推出16小时移动直播,在渔光序曲、捕捞收网、渔船返港等多维度的直播中,演绎一曲太湖渔歌……一舱鱼鲜  一舱希冀  凌晨3点的新塘码头,灯火通明,渔民们做好出港前的最后准备。  清晨6点,朝霞漫天,渔船乘风破浪,驶向烟波浩渺的太湖。  中午12点,微风和暑气交织,卸冰工人忙着往渔船上装冰。  时间渐渐流逝,岸上,等候的人群越来越多,满仓的鱼鲜也越来越近了。  “一、二、三、走起!”伴随着一声铿锵有力的口号,长太鱼097号运销船缓缓靠岸,船老板徐琦掀开船舱上的厚毛毯,打开船舱,映入眼帘的是满仓的梅鲚鱼,鱼鲜特有的腥气随之扑鼻而来。  “先把鱼扒拉松一点,铲起来装框会容易些。”徐琦年纪不大,却是一副老行家的模样,指挥着工人挑框、装车,将鱼拉往晒场。采访中记者得知,徐琦是典型的“渔二代”,父母都是几十年的老渔民,太湖开捕后的一个月,他暂时放下建筑业的工作,加入收鱼、晒鱼大军,因为接下来一个月的收入着实可观。  “货源都是提前联系,付了订金,具体的收购价格还不清楚,得等捕捞季结束再核算。”徐琦说,大捕首日,收获4万多斤梅鲚鱼,迎来开门红。  和徐琦的运销船不同,相隔不远的一艘运销船上,3万多斤鱼鲜种类丰富,梅鲚鱼、银鱼、花白鲢应有尽有。船刚靠岸,游客、收购商一拥而上,周围瞬时一片躁动,大家争相挑选中意的鱼鲜。几名小工分工明确,挑拣、称货,忙而不乱,井然有序。记者走访部分渔民和水产经营户了解到,今年梅鲚鱼丰产,白鱼也比往年多一些,但今年鱼鲜产量总体较往年略有下降,价格小幅上涨。渔民“上岸”  转型谋生计  “来了来了!”下午4点多,早早等候在新塘码头的刘勇盼来了父母平安归来和满仓的收获。经过简单挑拣、分类,鱼鲜从渔船转移进早已准备好的鱼箱里,鱼市小摊正式营业。  刘勇说,打记事起父母就一直干着捕鱼的营生,家里有条小渔船,办了捕鱼证,一家人靠湖吃湖,以船为家。  对于26岁的刘勇而言,小时候和家人一起挤在渔船上的日子,烈日难挡,暴雨无遮,虽然难忘却总是战战兢兢。“那时父母出船打鱼,总是没日没夜、起早贪黑地忙活,自己也只能帮点岸上的忙。”刘勇介绍,一个月后,太湖将实行全面“禁捕”,一家人需要另谋生计。  “最后一年捕鱼了,还是割舍不下,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黝黑的皮肤、精瘦的面庞,刘勇的父亲刘根荣(化名)虽然不善言辞,却道出不少渔民的心里话。  来来往往的人群,喧闹异常,而卖鱼的刘勇却格外冷静。据他介绍,一直和鱼打交道,多年来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上岸”后,父母打算承包鱼塘干养殖,收益应该不会差。  刘勇说,“禁捕”带来的失落在所难免,但更多的还有庆幸。他告诉记者,渔船回收后,政府将出台政策,可以获得部分补偿,同时十年“禁捕”,让太湖得以休养生息,往后从事渔业发展空间或许更大。  刘勇的身后,一块狭窄的木板连接着河岸和他家的渔船,一边是广阔平实的河岸,另一头是充满希望和需要不懈奋斗的未来。他说,下一个十年,一切都会变得更好。十年“无渔”  换年年有鱼  与往年太湖捕捞期自9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相比,今年无疑是特殊的一年,捕捞期缩短为1个月,至9月30日就结束了。  为了保护太湖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水域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相关部门出台规定,在太湖水域作业的渔业生产者应于2020年10月1日起全部停止捕捞作业,届时将收回太湖渔业生产者捕捞权,撤回捕捞许可等相关证书,并予以注销。  值得一提的是,太湖此次十年“禁捕”,实则是“退捕”,两者意义大有不同。“退捕”并不意味着不再捕捞,据悉,今后相关部门将会有组织地进行适当捕捞,改变原有容易滥捕的捕捞方式为有增殖、有配额的捕捞,以便更有效地保护好鱼虾资源。  此次直播,还邀请到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农村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所长徐跑教授,据他介绍,实施十年“禁捕”,多数鱼类可以完成3个世代的繁殖周期,可实现鱼类资源数量的多倍增加。  “十年‘禁捕’,是国家生态发展大计,也是为了破解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业发展越来越难的恶性循环,是好事。我们需积极做好应对,成立渔业合作社,抱团发展。”一名新塘渔民毫不避讳地说。  面对长达十年的“禁捕”期,显然,除了渔民,渔家乐等和渔业相关行业都免不了受影响。下午3点多,虽然早已过了饭点,走进新塘码头边的莫家农庄,两桌食客正在享受美味的鱼鲜。据农庄老板莫佳杰介绍,太湖开捕期,来农庄吃饭的以散客居多,大多都是冲着太湖鱼鲜而来。  当问起太湖“禁捕”会带来哪些影响,莫家杰的回答却颇显轻松。“以往太湖大规模捕捞也就持续一个月,真正的影响也在这期间。眼下,淡水水产养殖规模早已远超野生捕捞,鱼鲜品质都很不错。‘禁捕’后,对农庄经营影响不会太大。”  十年“禁捕”留下子孙鱼,鱼米之乡的下一个十年,太湖渔帆樯花弄影依旧……(出处:长兴县人民政府)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太湖 模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