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广东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广东现代渔业产业融合发展

   2021-05-27 互联网艺莲园3900
核心提示: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广东是渔业大省,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渔业工作。“十三五”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渔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广东认真贯彻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 号)和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经国务院同意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农渔发〔2019〕1 号),以及“十三五”各项规划等,以渔业“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

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广东是渔业大省,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渔业工作。“十三五”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渔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广东认真贯彻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 号)和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经国务院同意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农渔发〔2019〕1 号),以及“十三五”各项规划等,以渔业“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认真落实渔业管理的各项制度,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渔业产业结构,着力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渔业经济总产值、水产品总产量等渔业主要指标连续位居全国前列。│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十三五”期间,广东渔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2020年,广东水产品产量、养殖水产品总量、水产苗种产量、水产流通和服务业产值、渔用饲料产值总额等均居全国首位。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21052710584857.jpg>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3840.71亿元,比2015年增长42.97%,其中渔业产值1608.79亿元,比2015年增长27.12%; 渔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二产业)产值439.16亿元,比2015年增长14.45%; 渔业流通和服务业( 第三产业)产值1792.77亿元,比2015年增长74.67%。产业结构持续调优,渔业经济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由“十二五”末的46.4:14.2:40.5调整到40.2:11.0:44.8。渔业经济一二产业产值比例下调,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上升。2020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875.81万吨,比2015年增长2.05%,居全国首位;水产养殖产量达746.65万吨,比2015年增长8.24%,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量的比重由2015年的80.4%增加到2020年的85.25%。实现了养捕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除传统的养殖、捕捞、加工流通业之外,增殖渔业、休闲渔业也蓬勃发展,现代渔业的五大产业体系格局初步建立。二是绿色水产养殖有效推进。广东贯彻国家十部委意见,划定重要养殖水域滩涂空间,全省大部分县级人民政府发布了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基本覆盖了所有水产养殖主产县。2020年广东省水产养殖面积47.41万公顷,平均每公顷的产量(单产)15803.76公斤;对比2015年,面积减少16.19%,产量增长8.62%,单产提高29.61%。对虾、罗非鱼、鳗鱼、鲈鱼等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名贵龟等特色养殖名扬全国。同时,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开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集装箱循环水养殖、多营养层级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52710585378.jpg>三是产业融合发展取得实效。大力推进渔业三产融合发展,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十三五”期间,把水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渔业作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抓手和动力,充分发挥水产品加工业接一连三、休闲渔业接二连三作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截至2020年底,全省水产加工企业944家,水产冷库566座,水产加工品总量145.46万吨,用于加工的水产品达166.06万吨。休闲渔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9年全国休闲渔业产值约118.8亿元。│渔业科技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广东是渔业大省,也是渔业科技和人才大省。省内拥有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涉渔院校,为广东渔业“走出去”提供了强大“大脑”和人才支撑。“十三五”期间,渔业科技在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遗传育种、健康养殖、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节能环保、渔业装备升级、渔业信息化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撑保障。2019年6月,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增加6个水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分别是淡水鱼产业体系创新团队(首席珠江水产研究所朱新平研究员)、海水鱼产业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中山大学李桂峰教授)、虾蟹产业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中科院南海海洋所胡超群研究员)、贝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暨南大学张其中教授)、水产疫病监测与综合防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团队(首席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林蠡教授)、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协调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首席南海水产所陈胜军研究员),发挥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在学科交叉、科技兴渔的示范带头作用,针对广东水产种质创新、养殖模式提升、养殖尾水处理、水产品品牌建立及保护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创新,绿色兴渔、质量兴渔,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海水鱼产业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桂峰特别重视广东海水种业的发展,在创新团队的人力资源、经费支持等方面向广东重要的海水鱼类品种如卵形鲳鲹、海鲈、黄鳍鲷、石斑鱼及特色海水经济鱼类等的选育与开发方面倾斜。2020年底在广东举办的首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汇聚国内水产种业创新最新成果,以原良种为载体,以良技、良法为延伸和拓展,充分展示水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作为广东渔业技术推广、普及和发展的主力,广东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近年来注重先进技术、理念、设备的推广普及,包括:示范推广池塘工程化养殖模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集装箱养殖模式、节能减排模式等;宣传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水产品的可溯源模式等新技术;率先举办了5期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云课堂,通过云直播、云交流、现场观摩、集中授课等创新形式,为全国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输出更完善、更有亮点的“广东方案”……广东的渔业科技推广成果在全国领先。佛山市三水渔业产业园“智慧渔芯”于2020年底落成启用,通过“智慧渔芯”科研创新平台,借力高端智库,搭建产业联盟,推动万亩淡水养殖高质量发展,引领大湾区乃至全国淡水渔业发展潮流。“十三五”期间,广东省重视选育水产品新品种,2016-2020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由农业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在广东选育的有10个。2016年公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4个水产新品种,在广东选育的有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凡纳滨对虾“海兴农2 号”,中山大学、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的长珠杂交鳜,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中山大学、海南大学、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虎龙杂交斑”等3个,占全国的21%;2017年公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个水产新品种,在广东选育的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茂名市金阳热带海珍养殖有限公司的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 号”,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市德海实业有限公司、湛江市国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凡纳滨对虾“兴海1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的斑节对虾“南海2号”等3个,占全国的16%;2018年公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4个水产新品种,在广东选育的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梁氏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南京帅丰饲料有限公司大口黑鲈“优鲈3号”;2020年公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4个水产新品种,在广东选育的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西阿蚌丁海产科技有限公司的熊本牡蛎“华海1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绿卡实业有限公司的中华鳖“珠水1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福建百汇盛源水产种业有限公司的罗非鱼“粤闽1号”等3个,占全国的21%。“十三五”期间,广东省水产养殖罗非鱼通过种质改良进入高产时代,对虾成规模引进优质亲本,乌鳢、加州鲈等特色淡水鱼大发展……广东始终牢牢抓住种业这个最活跃的发展要素,不断革新生产效能,行业发展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成为中国水产业变革升级的策源地与发动机。2020年,广东年产各类鱼虾苗种超过1.2万亿尾,占全国的40%。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52710585821.jpg>│渔业设施装备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广东自2016 年以来,统筹利用中央油补资金及省级财政资金,分年度推进渔船通导与安全装备项目建设,至2019 年累计为4.56 万艘渔船配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和北斗终端,涵盖全省所有登记在册渔船(含港澳流动渔船),使广东渔船AIS 和北斗设备性能整体水平跃居全国前列,显著提升广东省渔船安全信息化监管能力,全面提升了渔船管理效果和管理水平。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52710590322.jpg>一是加大渔港建设投入。制定《广东省现代渔港建设规划(2016-2025年)》。将现代渔港建设列入省十件民生实事,2016年省级安排11亿元建设13个示范性渔港和区域避风锚地。渔船、渔港、安全通信等渔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渔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安排8 亿元扶持资金,重点用于鼓励制造、更新改造远洋渔船、建设远洋渔业基地等方向。推动省属远洋渔业企业——广东广远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支持广州远洋渔业公司开展斐济远洋基地建设。二是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农业部2016-2019年合计下达广东省更新改造渔船1898艘,补助资金91296万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全省已更新改造渔船3635艘,其中大中型渔船1370艘,小型渔船2265艘。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广东省的更新改造船任务,合理调整海洋捕捞作业结构和渔船、渔具规模,消除潜在安全隐患。广东为推动渔船更新改造,进一步规范渔民建造渔船,从2016年开始每年安排500万元,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委托技术单位设计优选适合广东毗邻海域,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标准渔船船型,已公布65个标准渔船船型,免费供渔民使用,节约了审图时间和设计费用,有效地推动了渔船更新改造进程。省渔业主管部门联合邮储银行、农信社和中国银行,采取财政资金担保和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质押的方式,利用5000万元油补资金撬动了近30亿元社会资金,为1000余户渔民按照银行基准率办理了渔船更新改造贷款。三是提升水产养殖设施装备水平。以工业理念发展养殖业,探索渔业生产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围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及育繁推一体化等开展,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围绕建设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中心及区域中心、重大水生动物疫病实验室开展,池塘环保设施改造开始起步,养殖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通过改造养殖基础设施,采取车间孵化+室外池塘+室内工厂化的流水线养殖模式,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支持开展循环水养殖试点,降低排放养殖水量。广东率先以人大议案的形式推动大规模建设人工鱼礁,率先开展养护型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4个、海洋牧场面积809.31平方公里。加强水产种质资源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建成全国最大的热带亚热带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库和南海水产种质资源库。率先在全国成立覆盖全省的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网络。已建海洋与水产类型保护区108个、面积50.35万公顷。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52710590910.jpg>│渔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新成效│现代渔业示范区,以保护商品鱼生产基地和城市郊区重要养殖水域与生态环境为目标,以现代标准池塘建设为推手,以珠江三角洲为重点, 以渔业行政指导、技术推广与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依托;逐步构建全省性现代水产养殖产业群。2018年底广东省机构改革,渔业融入大农业以来,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渔业工作, 累计投入约5亿元财政资金, 并撬动68.5亿元社会资金支持水产养殖、苗种产业发展。打造57个“一村一品”,4个产品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打造“一镇一业”,1个专业镇荣获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9个镇荣获广东省级特色农业专业镇; 支持建设1个国家级和22个省级渔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52710591547.jpg>仅2020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经报省政府批准,有10个渔业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湛江市深海网箱养殖优势产区产业园、惠州市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阳江市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阳江市阳西县程村蚝产业园、茂名市电白区对虾产业园、潮州市饶平县水产产业园、广州市番禺区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广州市花都区渔业产业园、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鱼花产业园以及佛山市顺德区优质草鲩产业园。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广东 高质量 助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