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10月28日院士专家服务阳江行暨广东水产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论坛活动在阳江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青年科技人才齐聚阳江进行学术交流论坛以主题报告和专家授课的形式进行,邀请专家学者对广东渔业发展历程及新时代渔业特点与方向、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沙蚕(禾虫)种业创新及综合种养产业化进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由省级农科专家对水产良种健康养殖之病害管理、海水鱼种苗繁育和养殖技术推广等内容进行授课。活动现场为广东水产学会(阳江)科技服务站、现代农业综合技术示范基地和首批水产绿色健康养殖节能减排示范基地进行授牌,开展了2项技术合作签约仪式。全省10所科研院所共56人开展论文专题讨论,由地方推广站、乡土专家、企业与院士专家、青年博士对接交流,到生产一线参观交流。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21103010030015.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林浩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林浩然在论坛上讲话,勉励从事水产科技工作的青年学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中用于追求真理、坚持真理,锤炼自身过硬本领,激发创新活力,学习新技术、研究新方法,促进产学研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团结协作,对国家、对社会有所作为,完成科技工作者的使命。阳江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雷玉春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当前,阳江正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抢抓“双区”建设和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等重大机遇,正紧紧围绕“两个定位”战略要求,突出建设“三个体系”,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阳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希望借助论坛活动,在阳江和省水产行业青年人才之间搭建一个互利共赢的平台,各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发挥专业领域与技术优势,加强与有项目、人才、技术需求的阳江企事业单位合作对接,把更多的科研机构、前沿技术、专利成果、高端项目、人才资源引荐到阳江、落户到阳江,让创新智慧的种子在阳江找到成长的福地。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103010030686.jpg>活动期间,多名参加活动的专家学者接受记者采访,为推动阳江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广东水产学会理事长吴灶和:整合资源提升水产业抗风险能力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103010031179.jpg>“阳江的海洋资源丰富,拥有闸坡、东平两个国家级中心渔港,海洋捕捞能力和水产品总量多年稳居全省前列。其中,程村蚝和对虾养殖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本地特色品牌。”广东水产学会理事长吴灶和表示,通过论坛活动,许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来到阳江,希望他们在实地考察、与企业家沟通过程中,能够对阳江水产养殖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帮助企业把脉问诊,解决发展难题。吴灶和介绍,目前,阳江水产养殖业仍然以小企业和个体户为主,抗风险能力不强,一旦市场不稳定,养殖户损失较大。建议由规模较大的企业牵头,进行资源整合,集中资金和人力优势,增强产业抗风险和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提高盈利水平,使其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也是水产养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广东水产学会是科技工作者之家,经常组织专家学者与对口企业进行交流。他表示,今后也会在助力阳江水产业健康发展方面贡献力量,这也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所在。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张家松:“引进来”为渔业发展“添动力”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103010031619.jpg>“2018年,我和技术团队受邀前往阳东区大沟镇,与企业对接,发展对虾工厂化养殖项目,对阳江渔业的了解不断深入。阳江港口位置优越。”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张家松说。他说,阳江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的基础十分雄厚,多项指标居全省前列,为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家松认为,推动阳江现代渔业发展,要从“引进来”下功夫,将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所专家团队引入阳江,在阳江渔业苗种技术和高产量的基础上,通过技术、人才聚集,缩短水产养殖优质苗种的培育时间,促进新兴种苗技术落地,从而提高良种覆盖率,促进整体效益的提升。要加快渔业科技成果推广,推动渔业发展从“量”到“质”的转变,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化,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促进现代渔业健康发展。目前,阳江深海网箱养殖发展迅猛,从浅海走向深海,已成为阳江渔业网箱养殖的趋势。深海网箱养殖效益明显,能产出数量更多的优质海鱼,还能有效解决浅海网箱养殖存在的经济效益差等问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陈兴汉:大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103010032173.jpg>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陈兴汉认为,阳江水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海水鱼苗产量全省排名前列,阳春的淡水鱼苗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阳江在水产养殖科技水平、水产从业者相关人才等方面存在缺口,产品附加值总体不高,制约了阳江渔业发展。建议优化渔业发展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陈兴汉一直致力于禾虫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带领团队比较系统性地开展了禾虫的保护生物学、人工繁殖技术和生态增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培养高素质水产领域人才,为推动阳江水产业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其中,稻田禾虫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以及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有助于水稻种养效益大幅提升。陈兴汉表示,通过禾虫种业创新及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可以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希望能够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贡献自己的力量,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来源:综合广东阳江发布、阳江日报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