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可能大家还记得我们在上初中的生物课上讲过生态系统,我们平时养鱼的池塘就是一个典型的小型半开放式的生态系统。在这个半开放的生态链中有 浮游植物、植物、附生藻类、浮游动物、鱼类、底栖动物、水生昆虫以及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的微生物种群。当一个新塘从开挖建好进水,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池塘生物群落就开始形成了。首先在注水过程中会带入各种生物;同时水体注入池塘, 池底土壤中许多孢子、孢囊、休眠卵、茧等的萌发,很快地成为新形成群落中的成员;其次由于风、水鸟、昆虫等将水生生物带入池中;同时大风也可将藻类的孢子及轮虫、枝角类的休眠卵从远处刮到池中,浮游动物休眠卵带有粘性可由水禽足、水生昆虫体上带进池塘:昆虫在水上产卵,是池塘底栖动物种群的主要来源。在鱼池灌水后入栖和萌发的各种生物很快繁殖和增长,组成群落的种数逐渐增加;种类逐渐趋向大型化,群落的总生物量增大,各种群落的数量从不稳定到相对稳定状态。讲到这里我想大家都清楚了塘里各种微生物,枝角类,轮虫以及各种藻类的来源了。但是随着季节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某些方面和某一阶段可能出现局部或短暂变化。鱼池生物群落的特点:养鱼池没有大型沿岸植物,具有湖心区的某些特点,在生物生产过程中浮游生物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接着我们讲下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我们最关注的会产生经济效益的鱼虾蟹类属于自游生物;它们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主要以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动物来做为天然饵料;因此塘里浮游动植物的多少是养好我们鱼虾蟹的关键因素,也就是是决定池塘生产力的重要因素;首先说下浮游植物,它们在水体中是最主要最重要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为水体提供充足溶氧来源;同时通过自身的繁殖为养殖动物、浮游动物提供充足的饵料;它们在自身繁殖的过程中通过将水体有机质分解可以起到净化水质作用。但是浮游植物也有自己的变化规律,我们在养殖过程中掌握了这些规律可以使得我们的养殖事半功倍。首先是季节性变化:各个季节的浮游植物量和种类都是不同的,其中夏季生物量达到高峰,容易形成水华。由于不同浮游植物的趋光性不同,不同水层的光照强度不一样,同时加上昼夜的光照强度变化,会引起浮游植物的昼夜变化和垂直变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随着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当水体深度为透明度的2倍时,整个水体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这个时候浮游植物的量达到最高值。同时由于浮游植物没有运动器官,随波逐流,所以在受到风力影响,生物量在下风口往往高于上风口。根据浮游植物自身特点可以归结为8个门的种类:蓝、隐、金、甲、黄、硅、裸、绿藻。图一为蓝藻门: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21111610033461.jpg>下图为隐藻门: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111610033955.jpg>甲藻门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111610034356.jpg>金藻门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111610034743.jpg>硅藻门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111610035254.jpg>黄藻门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111610035643.jpg>裸藻门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111610040119.jpg>绿藻门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111610040520.jpg>平常测定水中浮游植物指标有现存量(standing stock)即单位水体容积或单位水底面积上的生物重量为生物量或现存量优质的肥水活水指标是:隐藻等鞭毛藻类塘浮游植物量:南方鱼池变动于20~100mg/L之间,平均值为30~50mg/L。东北鱼池平均值可超过100mg/L,最高达200~300mg/L,原因是池水较浅,土质肥沃,肥源充足,生长期日照时间长。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