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水产业是湖北洪湖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近年来,该市树立科学发展观,依托资源、区位、技术优势,积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水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市今年水产放养面积74.67万亩,水产品总量30.66万吨,水产业增收为农民贡献率在70%以上。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洪湖市委、市政府提出“水产富民”战略,先后出台《关于又好又快发展现代水产业的意见》和《关于印发洪湖市水产发展“十一五”规划调整方案及水产板块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组建了以市委书记幸敬华为组长的洪湖市水产工作领导小组,邀请了全国部分水产专家、经济学者来洪湖举办“洪湖现代水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将现代水产发展理论作为市、乡两级党委中心学习小组的必学课。围绕资金整合、构建激励机制,探索创新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一方面搞好政策扶持。将生态健康养殖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每年拿出300万元推进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名特优水产养殖及水产大县建设,还对连片开发2000亩以上的精养水面每亩补贴100元;另一方面重点考核。市委、市政府建立促进生态、健康养殖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把生态、安全、品牌、高效养殖首次列入全市水产经济发展和考核的主要内容,对各项水产指标达标且居前5位的乡镇分别给予10万元、7万元、5万元、3万元和1万元的奖励。  二是引导生态养殖。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虾蟹、虾稻、鱼鳖、鱼鸭等套养模式,实行高密度精养、河蟹稀养等措施,大力发展名特优养殖,名特优养殖面积达80%以上。该市滨湖办事处现有养殖水面125421亩,占农田总面积的96.7%,其河蟹养殖占养殖水面的100%,被省水产局授予“湖北河蟹第一乡”。目前,以滨湖河蟹养殖为龙头,幅射周边乡镇河蟹养殖面积32.6万亩,全部实现生态健康养殖。 三是强化标准化生产。为切实抓好标准化生产,该市通过省、市技术监督局制订了河蟹、黄鳝等24个淡水产品养殖规程地方标准。整合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和乡镇水产公益性服务人员认真实施“百村千户万元”工程,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下乡,确立水产科技示范户1000个,举办各类水产培训120余期,培训渔民近2万人(次)。今年,全市普遍推进档案渔业,建立跟踪管理机制,对所有池塘建档立案,一户一册,明确专业技术人员引导渔民填写,养殖记录完整记载苗种、药物、饲料、肥料等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和其它管理情况,加强对养殖生产日志进行抽查指导,对填写认真的养殖户给予100-200元奖励,渔民养殖日志登记率达90%;通过编印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的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帮助渔民建立生产、用药、销售日志,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此外,还启动洪湖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各种实用仪器设备齐全,开始对全市水生动物疫病、渔业环境、渔用投入品进行监测,对水产品质量进行检测。还把老塘升级改造也纳入了议事日程,全年老塘改造12万亩,使容水深度均能达2.5米以上。  四是加强品牌创建。洪湖渔民长期饱受“无牌”之痛。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品牌创建纳入今年为民办事的“十件实事”之一,在确保水产发展经费的同时,另拿出10万元给予创建奖励。为防止品牌过多、过滥,削弱水产品竞争能力,该市借鉴“采花毛尖”的运作模式,下决心整合品牌,并明确“德炎”小龙虾、“洪湖清水”大闸蟹为洪湖水产主推品牌。按照“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的思路,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积极参加国际国内举办的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产品,拓宽销路,提高市场的占有率。今年该市品牌创建在洪湖“德炎”小龙虾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的同时,“洪湖清水”大闸蟹又获2008年台湾地区第20届暨海峡两岸第1届优良食品评鉴会金牌奖。在北京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期间,中国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将“洪湖清水”大闸蟹列入“全国名优水产品推介”,在今年武汉农博会又被评为全省“特色农产品”。此外,该市认真做好水产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全市新增产地认定18个、产品认证59个,到年底全市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覆盖率将达到100%。  五是构建营销网络。以滨湖河蟹协会、龙口鲫鱼养殖协会、螺山小龙虾养殖协会、洪湖世元鳖龟专业合作社等为依托,组建水产养殖协会(或合作社)34个,使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武汉、上海、北京、岳阳等64个大中城市均有洪湖水产品销售窗口;目前,该市水产品加工企业和水产专业协会组织取得自营出口权有5家,全市水产品出口创汇可望突破3000万美元(不含转口创汇)。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