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消费者信心,既是水产业的大事,也是全社会的大事。从实际情况分析看,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养殖投入品施用□文/中国水产学会 司徒建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质量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最近几年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养殖水产品的生产、流通与加工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低,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素质差,生产、加工及市场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有些还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从这几年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看,主要问题出自养殖水产品,而引起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水产养殖投入品。一、主要养殖投入品的情况目前我国主要水产养殖投入品为苗种、饲料(含饲料添加剂,下同)、渔药和肥料等。而苗种、饲料和渔药三大投入品与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渔药。近几年出现的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大多由其引发,给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损失。1、苗种生产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各类水产养殖场约20,000家。2008年生产淡水鱼苗6933亿尾,河蟹苗732864千克(培育扣蟹35428653千克),稚鳖38608.25万只,海水鱼苗328804.3万尾,虾苗7752.19亿尾,贝苗1262.23亿粒,海参苗273.35亿头,海带苗255.57亿株,紫菜苗210.04亿棵。这些苗种基本上可满足我国水产养殖生产的需要,但质量缺乏保证。这是由苗种产业的发展现状所决定的:一是苗种场总体生产规模小,资质低;二是苗种场基础设施差,生产条件落后;三是新品种的研究开发滞后,良种少;四是种质标准的制定滞后;五是苗种生产缺乏规范化管理,无证生产经营问题突出。最大的问题可以归纳为:近交繁殖现象普遍,种质退化严重,带病苗种可以畅行无阻销售。这样的苗种下池养殖,很易得病,难免用药,有的甚至从苗种下池开始即用药。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09102811340794.jpg>2、饲料生产情况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低,养殖生产也与之相适应: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规模小,方式落后;养殖的种类多,变更快,适应中国人消费的猎奇心理。因此养殖生产所需的饲料也五花八门,品种繁多,质量千差万别。近几年全国生产的人工配合饲料约为1500万吨,约占饲料总量的40%;每年投喂的野杂鱼约为400-500万吨,约占饲料总量的10-13%。在广大的农村,传统的养殖模式还很普遍,投喂不讲营养,不讲科学,给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3、渔药生产情况2005年起,国家着力宣传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兽药管理条例》,采取有力措施,对所有兽药生产经营活动依法监管,对不具备GMP条件,未通过GMP 验收的企业不允生产,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不具备一定资质的企业和个人不得从事兽药经营活动,渔药属兽药类,因此也在严格管理之列。 目前我国批准生产的各种渔药,按有效成份分,共157种。具体情况如表1。渔药产业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新产品研发严重滞后,可替代的药物少之又少。农业部公布的禁用药有31种(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鱼用药物使用准则》),有的因缺少替代新药,渔农们又不能眼睁睁看着满塘鱼死掉,只好违心违规冒着风险用禁用药。目前市场抽样中检出率较高的禁用药主要是孔雀石绿和氯霉素;二是一批没通过GMP审验的药厂仍在生产,或套牌,或打着非药品生产的幌子生产“三无药品”,危害很大;三是与病害相对应的有效药物(渔药)基本没有,现在多数是用人药、兽药原药配制渔药,很难治好鱼病;四是基础研究工作薄弱。 第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