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麦康森渔业发展前景,麦康森养殖发展

   2011-03-12 互联网艺莲园4710
核心提示: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文/《海洋与渔业》记者 陈石娟  图/吕华当   在过去,中国人不太懂低碳这个概念,一味追求高产,对低碳、对环境的关注度远远不够,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负面后果,如生态环境恶化、养殖病害多发等等。所以,我们是时候要深刻反省过去的生产模式了。“十二五”时期,水产行业在追求高产的同时,如何做到节能减排,如何做到安全、环保,将是我们思考和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最近,中国工程院麦康森院士在

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文/《海洋与渔业》记者 陈石娟  图/吕华当   在过去,中国人不太懂低碳这个概念,一味追求高产,对低碳、对环境的关注度远远不够,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负面后果,如生态环境恶化、养殖病害多发等等。所以,我们是时候要深刻反省过去的生产模式了。“十二五”时期,水产行业在追求高产的同时,如何做到节能减排,如何做到安全、环保,将是我们思考和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最近,中国工程院麦康森院士在广州接受了《海洋与渔业》记者的专访,为我们详实地分析了水产养殖中的低碳问题。   水产养殖不直接产生甲烷  《海洋与渔业》:一直以来,有不少人认为水产养殖对环境存在着严重的破坏,您的观点是怎样的?  麦康森: 水产养殖行业确实招来了一些批评,曾有著名的科学家在公开刊物发表文章严厉批评水产养殖,认为水产养殖过度利用自然渔业资源,破坏红树林等自然环境,使水产养殖不可持续发展。   国内一些专家也曾发文批评水产养殖,但是,这些专家不是水产养殖专家,他们没有真正了解水产养殖, 以对虾养殖和三文鱼养殖这两种养殖模式为例子来批评水产养殖是不公平的。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之虞。Bartley认为,所有动物和食物生产都要付出环境代价,如果要比较的话,就必须用一个公平的方式进行比较,否则就会误导消费者和政府管理部门。在对环境影响评价方面,我认为要把水产和其他动物生产作一个比较,还给水产养殖一个公平。  《海洋与渔业》:经过比较,水产养殖有无讨回公道?  麦康森:美国地理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认为中国对世界有两大贡献,一是计划生育,二是水产养殖。我国每年为全世界提供3600万吨优质水产品蛋白质,这是很不可思议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76年的时候中国水产品消费量仅占世界的14%,而30年后的2006年就达到了42%;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了全球的70%。这组简单的数据足以说明中国水产养殖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  从饲料效率来看,水产养殖的饲料效率是陆生动物养殖的2~7倍,尤其是我国50%的水产养殖产量是来自于利用天然生产力的滤食性的鱼类和贝类养殖,所以莱斯特•布朗说中国的水产养殖技术是世界上最高效率的动物生产技术!我国饲料工业产量世界排名第二,2009年水产饲料产量1300万吨,占世界水产饲料总产量的60%。我国2009年畜禽饲料大约1.1亿吨。如果从饲料效率的比较来看,1.1亿吨和1300万吨饲料对环境排出的废物其差距有多大?很显然,畜禽养殖比水产养殖排到环境中的碳、氮、磷的量就要高得惊人了。  温室气体中的罪魁祸首很重要的一个就是甲烷,它的温室气体增温当量值是二氧化碳的25倍。美国环境保护部门2010年4月份的一个调查显示,现在整个美国大陆的甲烷主要来源有14个,排第一位的是畜禽养殖,而随后的畜禽养殖粪便的处理排在第五位。环境科学家们估计家畜养殖生产中排出的甲烷气体占全球18%,占人类活动所产生甲烷的37%。这个数据是非常惊人的,通过计算,超过全球运输工具排量的总和。  很多批评水产养殖的人,认为水产养殖在污染环境,认为它不可持续发展,但他们并不了解一个事实:水产养殖是不直接产生甲烷的!更没有与其它动物生产进行公平的比较!   水产养殖有助于碳封存  《海洋与渔业》:水产养殖对环境影响有无积极贡献?如有,又体现在哪里?  麦康森:我认为是有贡献的。中国水产养殖中有55%的产量来自天然生产力(滤食性贝类、滤食性鱼类和藻类)。也就是说,我们有近2000万吨的水产品是不需要投一粒饲料而获得的,相当于从水环境里移出了58万吨的氮和400万吨的碳。我国这种特殊的水产养殖方式对环境还有特殊的贡献。这种水产养殖方式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推崇,并建议在发展中国家大力推广。  在京都议定书上,建议通过植树造林把燃烧化石能源的煤和石油排到大气里的二氧化碳封存起来,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就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封存到树木里面来,然后变成木材,这些碳起码可以封存几十年到上百年。但是,他们没发现,水产养殖也可以封存碳。现在已经有人提出,如果要考虑生物碳封存,就必须考虑水产养殖。  《海洋与渔业》:要考虑生物碳封存,现在必须考虑水产养殖,这是为什么呢?  麦康森:我举个例子说,在柴达木盆地,我们发现15万年前形成的贝壳梁,15万年以后仍然很完善。若再放个15万年,我认为也没有问题。所以,像贝类和棘皮动物等对碳的封存是以数十万年的时间来计算的,贝壳99%的成分是碳酸钙,而碳酸钙含有12%的碳。大规模进行海水贝类养殖可将大量的碳作数十万年尺度的封存。富营养化的海区非常有利于贝类养殖,同时也有利于净化海区环境,一举多得。  低碳水产养殖要提高能效,建议利用可再生能源  《海洋与渔业》:您是如何理解低碳水产养殖的?  麦康森:低碳和节能减排的关系非常密切。对于减少碳排放我们要有正确的理解,不排碳是不可能的,任何生产活动都要排碳,不同的是这些生产活动是增加了大气中的碳,还是使碳就在大气中循环,在大气里循环是不增加碳排放的。比如烧煤和烧木材都是要排碳的,烧煤的时候是把封存在地下数十万年的碳排到大气里,这就会增加了碳。而烧木材是循环的碳,碳进到木材,再燃烧再进入到大气里面,碳是不增加不减少的,也就是碳汇为零。  低碳水产养殖鼓励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化学能源的损耗,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都是低碳技术。例如,饲料加工中的膨化制粒技术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但是要消耗煤、电等化石能源。但是,我们如果对饲料原料首先进行常温生物发酵的处理,同样也可以提高它的利用率,减少了工业能源的消耗,这就是低碳。低碳不是纯粹的节能,因为节能对能量的来源没有要求。  《海洋与渔业》:很多人认为,低碳与高产不可兼得,应该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  麦康森: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凡是在生产活动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传统的池塘养殖是在池塘中放入少量的苗,利用太阳能转变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再转化成我们要的鱼,这种“无中生有”的养殖很低碳,但非常低产。我国是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能否满足百姓对食品的需要?显然不能!另外,近年来很多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养殖用地和用水的成本不断上涨,要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必然要高产,如工厂化高密度养殖、多层次的复合生态养殖,高效地利用我们有限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养殖者主要考虑经济效益,这是可以理解力的。但是,中国长期资源不足,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应该从环境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的角度要看得更远,应该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上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制定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和管理,以保证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我国人口多,产量高,GDP高,但是,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比发达国家还高得多,这就是技术问题,我们的主要问题在于能源的利用效率太低。并不是高产就不能节能减排,在高产的同时如何解决节能减排的问题,我国还有很大的技术发展空间。  多营养层次的复合养殖是低碳水产养殖的方向  《海洋与渔业》:低碳水产养殖的品种应该如何选择?  麦康森:我认为,应该大力发展藻类,尽管中国的藻类养殖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100多万吨太少了,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把中国的藻类养殖提高到1000万吨以上,对水产养殖环境绝对有非常大的改善。中国的藻类养殖关键问题在市场,藻类加工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另一个就是优质草食性、滤食性鱼类的养殖。滤食性鱼类一般品质不高、价格较低,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在此我对育种专家提出一个想法,能不能育出一些味道很好,而又很少小刺的优质草食性、滤食性鱼类。像罗非鱼、草鱼,就是很好的杂食性和草食性鱼类的代表。  前面我已经提到,应该大力发展贝类养殖,它也是滤食性的,关键在于贝壳对碳的封存可达数十万年。这些养殖品种在低碳养殖里应该大力发展,也有利于治理水环境的富营养化。  还应该大力发展优质杂食性鱼类养殖,适当控制肉食性鱼类的养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食性鱼类养殖比例还会升高。改革开放时,我国的肉食性鱼类只有4~5%,现在已上去到7%,像大黄鱼、石斑鱼、鲈鱼等,在肉食性鱼类养殖的时候,如何降低能耗,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是肉食性鱼类的研究方向。  《海洋与渔业》:哪些养殖模式是低碳的?  麦康森:从养殖模式上看,我想要尽可能利用中国的天然水体进行非投饵的粗养,扩大养殖面积。要大力发展多营养层次的复合养殖,能充分利用整个生态系里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例如,把网箱养殖、池塘养殖与养贝、养藻混养或者间养,把前者排出的营养盐再利用,这种模式可做到废物排放量很低。在实施工厂化养殖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精养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如何利用再生能源、少利用矿物能源来进行精养系统的能源供应。另一个问题就是成本,我们的成本,市场接受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矛盾体系,需要不断进步的科技来解决。  《海洋与渔业》:从饲料营养的角度来看,水产养殖如何做到低碳?  麦康森:从饲料来说如何达到低碳的目的,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养鱼先养水,数千年以来,我们养水更多的是靠经验,缺乏科学。比如做定向养水,养殖什么鱼要培养什么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应该用什么配方来培育需要的生物饵料,是个关键。在中国动物蛋白源短缺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来研究、制定低动物蛋白的饲料配方,尤其是不用鱼粉的饲料配方。很多加工厂考虑如何膨化,如何进行前处理等等,但这个过程也是非常耗能的,所以节能饲料加工技术也有待开发。我们应该通过生物技术的运用,通过生物自然发酵的手段来减少工业能的损耗。  此外,老百姓投饲料一般是凭经验感觉,不是根据养殖对象的摄食习性、能量利用效率来制定最佳的投饲策略,这是我们长期缺乏的工作,还要不断地努力来改进。  【麦康森简介】  男,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8年生,广东化州人。1985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1990年赴爱尔兰国家大学学习,1995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鱼类营养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鲍鱼学会理事、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 《 Aquaculture Research 》、《 Aquatic Living Resources 》等学术刊物的编委。  长期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教学、研究与开发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主持了包括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一系列科研项目,多项成果已经通过了验收鉴定,并已实现产业化,已创造直接产值200亿元以上。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多项、国际奖1项。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文由《海洋与渔业》杂志社授权中国农业信息转载。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授权,擅自转载此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责任自负。

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