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生活» 如何看待应试教育的利弊,我们一起来聊聊应试教育的利与弊

如何看待应试教育的利弊,我们一起来聊聊应试教育的利与弊

2023-09-11 04:18:37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生活中的小常识、日常问题解答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今天来聊聊关于如何看待应试教育弊端,应试教育的弊端详细一些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如何看待应试教育弊端,应试教育的弊端详细一些,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1、(一)智育目标狭隘化  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2、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生活中的小常识、日常问题解答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今天来聊聊关于如何看待应试教育弊端,应试教育的弊端详细一些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如何看待应试教育弊端,应试教育的弊端详细一些,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一)智育目标狭隘化  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

2、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3、  (二)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  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重。

4、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

5、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

6、  (三)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影响教育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高考和各级统考、会考指挥棒转,管理目标相当普遍地带有急功近利倾向。

7、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升学率,全部教育就是为了考分,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不再有其真正的内涵。

8、教育研究变成了应考研究,教师忙于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动力。

9、严重局限着教师知识结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

10、  (四)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  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

11、学校成分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

12、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和权利主义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

13、  (五)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  目前,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连正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被挤占,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

14、同时,也造成许多心理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等。

15、  (六)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厌学和差生流失,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平等  在应试模式中,教育竞争被激发到不恰当的程度,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扩大。

16、许多差生迫于竞争压力中途辍学,这些现象不但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同时也是一种人为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17、  (七)加重教师负担,加剧教师队伍的不合理竞争  传统的应试教育倾向于强化训练、题海战术。

18、这必然导致教师的工作负担的加重,加之学校管理中急功近利倾向,有许多学校甚至把学生考分和升学率同教师工资、奖金挂钩,导致教师队伍中竞争加剧,加重教师的心理压力。

19、  (八)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  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和反馈,服务于教学。

20、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教学只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评分排列等,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严重局限了,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促使作弊风泛滥。

21、不仅中学存在,高考考场上存在,小学也存在。

22、个别教师为了获取本班考试成绩虚假的高分率,甚至暗示做弊方法,污染了学风,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信通过应试教育的弊端详细一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Www.yiLeen.com.CN艺莲園提供生活百科,美食,购物,旅游,房产,交通,家居,数码,科技,财经,教育,健康,娱乐,历史,汽车,生活消费门户网站

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联系邮箱:7735370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