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生活» 开悟的人好吗什么样的人能够开悟,人开悟和开悟后的状态

开悟的人好吗什么样的人能够开悟,人开悟和开悟后的状态

2023-09-16 23:32:39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生活中的小常识、日常问题解答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开悟的人是什么状态,开悟了人的身体特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理可顿悟,事须渐除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2、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3、“理可顿悟,事须渐除”。4、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误的。5、开悟并没有成佛,明心见性之后还需要学习。6、如果不识文字就从文字学起。7、例如六祖大师虽然做到了明心见性,但因为不识字所以读经要由别人代读。8、由此也可见理可顿悟,事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生活中的小常识、日常问题解答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开悟的人是什么状态,开悟了人的身体特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理可顿悟,事须渐除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

2、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

3、“理可顿悟,事须渐除”。

4、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误的。

5、开悟并没有成佛,明心见性之后还需要学习。

6、如果不识文字就从文字学起。

7、例如六祖大师虽然做到了明心见性,但因为不识字所以读经要由别人代读。

8、由此也可见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9、另一方面,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只授记弥勒佛而并没有授记他人,所以也可以知道明心见性绝不等同于成佛。

10、开悟只是明理,成佛还需要修行的功德。

11、参禅之时要明白自己与佛之心无二分别。

12、这个“明白”不是修得的,而是证得的。

13、但我们学习教义的人要登上十信满心时要经过一万大劫。

14、一万大劫是好长的时间--人的寿岁从十岁每过一百年增一岁直到八万四千岁,又从八万四千岁每过一百年减一岁直到十岁,这样的一增一减才是一小劫。

15、一千小劫才构成一个中劫,一千个中劫构成了一个大劫。

16、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

17、开悟之人只相当于成就了第一个大劫,之后要修利益众生的事业。

18、菩萨要从五明中求,菩萨都要学习医方、工巧。

19、而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成佛、与佛无二无别的说法在教义上讲是“素法身”。

20、所以虽然我们的体、性与诸佛已成的体、性平等无二,但禅宗所谓的明心见性成佛并不能与佛的功德相比。

21、佛有利益无量众生的功德,明心见性成就的只是心而不是利益众生的功德。

22、秀才念经,笑死老僧所以,念经的时候莫要错误理解。

23、我在南普陀的时候,一位老教授到南普陀来,看到墙上的《法华经》经文“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就提意见:“墙上的标语写错了。

24、我每天来双合掌,磕头,可不仅仅是单合掌、小低头啊。

25、可怎么还未成佛啊?”这就是秀才念经,笑死老僧。

26、我告诉他:“这是对经文错误的理解。

27、任何人单合掌,小低头所成就的是成佛之因。

28、在此基础上才能起修,才能成佛。

29、所以决定成佛的不是现在,而是在所种成佛之因基础上,经过长久的修行才得以实现。

30、”《法华经》授记了全体的众生。

31、这就是对修禅要有的正确理解。

32、更通俗一点说,禅就是生活,用心来指导生活。

33、禅的范围很广,变相地说禅即是佛,佛即是禅。

34、前面我们说过,禅是极简单的开示,开示的就是人人都具有与佛无二的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

35、就像人人都有权利来复旦大学读书,但能否进入就要看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36、对于成佛这一目标来说,不仅仅是人,哪怕是一只蚂蚁都有佛性。

37、在佛来看,人性、畜生性、众生性都可以成就佛性。

38、我们知道,“佛陀”是印度梵语Buddha的音译。

39、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逐渐将佛陀省略为“佛”。

40、佛陀的意义是觉者、觉悟、有智慧。

41、而且这种觉悟不单局限于自己,还能够使别人觉悟。

42、一念恶念已灭,身口意三业存善达到究竟。

43、所以,佛法就是达到善、觉悟、智慧的方法。

44、如果生活中念念不失觉悟,那么即是成就佛道。

45、而禅就是让我们在生活中念念不失,因此禅所包含的范围很广。

46、例如,禅堂前面挂着“选佛场”三字,就是让人们明心见性的禅通达佛道。

47、“明心见性”中的心可不是我们身体中的心脏。

48、这个心范围极广,三千大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等等凡用语言表达的事物都在心中。

49、这个心,这个体性,或者经上常说的“觉性”与佛成就的心性平等。

50、凡夫与佛只有此心迷悟之间的差别。

51、而我们现在所用的心并不是这“真心”,而是妄识。

52、这妄识就是将第七识末那识执着为心,而第七识则执着于第八识阿赖耶识。

53、一分真心,一分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影子。

54、“明心见性”在教义中达到了“十信”,此时信心具足便不会再起恶念,再造恶业。

55、成就十信之后就进入了“初住”,住于心上。

56、参禅之人与单单学习教义之人的差别,就在于参禅者能够达到明心见性,这正是禅堂所宣扬的。

57、而单单学习教义者则距此甚远,连十住都没有进入,更不要提《华严》所说的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位。

58、证据就是入初住的菩萨发菩提心具有大神通力,能够到一百个世界示现为佛与大菩萨渡化众生。

59、有了这样的神通才表明真正进入了住位,发心住的菩萨初发心时成正觉。

60、而我们平时也经常说发菩提心,但我们所发的只是“欣乐心”。

61、对佛法诚恳与信任而已,并不是真正的菩提心。

62、我们平时所说的“开悟者”只是不再造恶业,明白自己的心性与佛无二无别。

63、但达到开悟之后还需要继续修行。

64、开悟者连发心住菩萨的神通都没有具备,别说一百个世界,就连在这个世界中都无法示现佛身为众生说法。

65、这就像从小学、中学、高中最后到大学的一步步教育,每一步都是为后一步做准备。

66、佛教中的修行也是如此,一位一位而不能跳跃,绝不是禅宗所说的“顿超直入,立证菩提”。

67、这个成佛只能说是明心见性而已。

68、与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的大悟不同,释迦牟尼佛经过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获得了大悟。

69、就如神童哪怕在智慧上并不比一位经过一系列教育的大学生差,但他却完全不了解教育的一步步过程一样。

70、因此,哪怕是“顿超直入,立证菩提”,也是宿世修行的智慧在此时得以显现而已。

71、佛教中没有便宜法门。

72、龙女即身成佛,善财童子即身成佛,都是无量劫来修行的结果。

73、所以,顿超直入是由渐而顿。

74、不仅佛教修行没有便宜,生活中也没有便宜可捡。

75、某些人突然地发财,某些人突然陷入困顿,都是前世与宿世的因缘。

76、学习中也是这样,有的人一学就会,有的人笨得很,怎么学也不懂。

77、一学就会的人因为宿世积累的智慧才能有今天的“顿”。

78、对于学佛的人来说,我们不能贪图便宜。

79、参禅靠自己,念佛靠他力参禅靠自己,而念佛则是依靠他力。

80、通过观想与称名阿弥陀佛或观音菩萨,就会得到他们的加持。

81、现在流行的念佛法门就是这种依靠他力的修行方式。

82、而参禅却完全不同,参禅的道友会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完全是自力的。

83、念佛的人则完全不同,是要求见佛,仰仗佛菩萨的功德。

84、念佛、观想佛才能得到佛的加持力。

85、两者间的区别大家一定要弄清楚。

86、在生活中,如果前世有与佛教的因缘,如念过佛、信佛,则今生遇到佛法时便更加兴奋,也能更加投入进佛法中。

87、如果没有这种因缘,就不见得会有这种热情与投入。

88、地球上现在有六十亿人,信佛的人也很多,但真正投入的却不多。

89、我说这话也不怕诸位多心,在座的各位虽然听闻佛法但并未投入。

90、你会为佛法付出很多吗?不付出又怎么得到!信只能得到信的功德,付出多才能有更多的功德。

91、这个与念佛得到的加持是毫不相违背的。

92、今生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是前生乃至宿世的善根因缘。

93、因为这份因缘的存在,我们才能在今生听闻佛法时有深刻的触动,在开始信佛的时候有种战栗的感觉。

94、产生战栗感觉的原因在于善根深厚,脱离佛法太久,突然得到加持力的缘故。

95、而有的人听到佛号时感觉喜欢,但并没有激动的感情,也没有付出。

96、有时候还到庙里烧烧香,但我们要知道烧香是风俗习惯而非信仰。

97、信仰与习惯是不同的。

98、真正的信仰是要将佛法与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

99、这就回到了“禅”。

100、我把禅解释为善因,过去无量劫以来的善因。

101、这就是为什么见佛会有欢喜心,参禅而能进入。

102、举个例子,“念佛者谁?”反过来说“谁在念佛?”这一问意味着什么?这是在发明我们的心性,寻找我们的本体。

103、我们的身体是变化的,无常的,由前世所造业推动的变化身。

104、像学生中有第一名,也有倒第一名。

105、不可能所有学生都是第一名,也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倒第一名,必须有一个依次排名的顺序。

106、如果想超越,就必须付出努力。

107、付出的力量越大,超越的越多。

108、我们学佛的人也是这样,必须一步步超越。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Www.yiLeen.com.CN艺莲園提供生活百科,美食,购物,旅游,房产,交通,家居,数码,科技,财经,教育,健康,娱乐,历史,汽车,生活消费门户网站

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联系邮箱:773537036@qq.com

标签: 的人 开悟 特征